打造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  赵青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坐标,实现城市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既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新模式,为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提供了新路径。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两年多来,成都坚持用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城市发展方向,努力打造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龙潭寺东站TOD效果图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这是营城理念的转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大美公园城市,未来已在路上。如何实现公园城市单纯绿化建设到可持续运营是新时代的命题,愿天府新区能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发展的道路。”5月4日,成都市民刘盼在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的观众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寄语。

    “我们是专程来看这个展览的,‘五一’假期之前就在‘天府发布’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预约。”刘盼和爱人居住在天府新区,见证了天府新区的快速发展,也一直关注着公园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我对成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是全球首个以公园城市为概念的展厅,主体建筑以“拼积木”的方式拼接而成,室外景观则以“茂林修竹”的手法营造川西林盘。展示厅拥有全国目前最大的沉浸式展厅,多维度显示屏“放映出”媛媛一家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景,“讲述”公园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展示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去年4月正式开放后,有近2万名市民来此参观。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园城市?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指出,公园城市的建设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一次城市理念创新,是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在城市里“看得见水”

    聚焦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寻古蜀之源魅力郫都,游城乡融合富美乡村,赏河湖映照大美公园……5月的成都,清风和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郫都区开展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果感知行活动,向市民发出“邀约”,共赴一场天府之旅:川菜博物馆推出活字印刷感恩信、趣味剥玉米、主题书画展等“感恩五一·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系列活动;战旗农场通过果蔬采摘、农事体验、奇异瓜果观赏、农业科普等,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安德街道云凌花乡公园开展造型玫瑰花观赏体验活动,并融合周边花卉及农业资源提供免费展销;鸟笼博物馆、郫筒街道望丛博物馆等博物馆,让游客体验民俗文化,唤醒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记忆……

    “现在的周末不再只是吃吃喝喝,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孩子和大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家住郫都区的王怡然告诉记者,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美景、参与有趣的活动,这样的生活越来越“安逸”。

    “公园城市建设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方向。”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唐鹏向记者介绍,公园城市建设对提升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公园城市将形成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载体,承载更多文化生活和积淀,市民可在其间获取更多难忘的经历和体验,让群众享有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

    这种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下班后,换上运动服到楼下的绿道上跑步锻炼;周末时,带着家人去不远处的公园野餐休憩;外地朋友来成都,带着他们夜游锦江,坐船欣赏成都的夜景……公园城市的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打造开门见绿的城市名片

    外观呈金属质感的橙色,整体建筑螺旋向上,俯瞰好似一只眼睛,中间部分镶嵌太阳神鸟图案……作为成都的新地标,龙泉山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有个成都市民更熟悉的名字——城市之眼。5月10日,不少市民来此“打卡”。“站在这里既能看到东部新区,也能看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美丽景色,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真的是太棒了。”成都市民小王拿出手机将眼前的美景记录下来,“我要发给河北老家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来成都生活。”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世界最大的位于城市内部的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是助推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除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成都还建成了世界最长的天府绿道系统,实现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旅游、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成都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5月11日,成都轨道集团发布首张TOD地图,首批16个TOD项目分布在成都14个区市县。按照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公园社区的原则,这些TOD项目的绿地率都将达到35%以上,营造从“城市到自然”的诗意栖居。“匠心打造一批TOD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的公园城市全球标杆,培育引领高效、低碳、便捷的城市生活方式。”成都轨道城市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TOD综合开发,是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在站点500米到800米范围内进行混合功能及高密度开发,构建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城市中心,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所有需求。

    ……

    两年多来,成都按下“快进键”,加快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也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唐鹏告诉记者:“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未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探索理论,勤于推广实践,将公园城市的成都探索提升为中国经验,打造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小志愿者们在公园里开展节水宣传

青羊区委社治委、青羊区文明办在公园广场开展“健康家园 ‘绿’动天府”活动

 

当前:1版(2020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