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多措并举 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
李硕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今年以来,北京市通州区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首都文明办各项工作部署,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推动创建工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4月上旬,区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会议强调,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完善常态化创建工作机制,细化压实创建工作责任,切实把“创建惠民、创建为民”作为创建工作的目标和归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尽快补齐短板。会议分工包括一名常委在内的两名区领导牵头抓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4月下旬,按照创建责任分工,分别召开了创建责任单位和街道(乡镇)工作部署会。

    建强工作队伍,提高创建能力。通州区通过多年的创建工作得出经验: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需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的工作队伍。近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调整充实了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创建单位、街道乡镇调整补充了一批工作人员,全区已有专兼职创建工作人员280多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创建工作带来各种不便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建立各类创建工作微信群加强沟通交流、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业务培训等办法,不断提高创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目前已开展以实地考察为主要内容的培训6场,培训创建工作人员300多人次。

    抓住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全区创建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查短板、找弱项,不断加快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问题。一是做到“小问题”随时整改。对于短期能整改的问题,对责任单位下达《文明城区验收结果通知单》,限时完成整改,并要求其做到举一反三,主动排查同类问题。结合“12345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引导市民群众通过市民热线、单位热线反映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响应未诉即办、闻诉即办工作机制,及时整改存在问题。二是“大问题”分类整改。对于工作量大、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指导各责任单位和地区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加大执法力度,明确整改计划和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对于易发和常见的重难点问题,不定期提请区领导和有关责任单位进行拉练检查,防止问题堆积和反弹。三是“老问题”强力整改。对于因各种原因长期得不到整改的问题,包括点位权属有争议,责任单位整改态度不端正、不作为,或整改工作受政策法规制约不能深入推进等情况,进行问题汇总和分析,提交主管区领导研究解决。另外,对于指标任务多、创建任务重的重点创建单位,由区领导带队逐一开展实地调研,或一同拉练检查,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近期,区领导带队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集贸市场管理、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拉练检查与工作指导。

    各项保障有力,确保工作到位。全区要求各级、各单位、各地区创建工作做到“三有”,即有专兼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创建经费。全区把创建工作列入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区财政专门设立创城专项基金,用于推动全区常态化创建工作,以及聘请第三方开展日常检查和自测自评工作。

 

当前:3版(2020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