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城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助脱贫
何才华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黑达新村是一个由居住在高山上的群众搬迁而来组成的村落。经村民多年来种树建果园,搞养殖助增收,如今,村里的7户贫困户都高标准地摆脱了贫困。村民斯朗倾忠就是其中的一员。

    4月20日,天亮时分,斯朗倾忠便挤完牛奶,赶着20多头牛羊去房屋背后的山上放牧。随后,斯朗倾忠返回家中为院里的70多只鸡喂食。这几年,斯朗倾忠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斯朗倾忠觉得很值。自从扩大养殖规模后,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在2018年高标准脱了贫。

    一直以来,斯朗倾忠家都延续着良好的养殖习惯,养牛喂鸡虽然规模不大,但保持了勤劳的本色,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缓解了经济压力。全家人虽然一直有靠搞养殖脱贫致富的想法,但由于家中两个孩子在外地读书,劳动力和资金都不足。斯朗倾忠选择逐年扩大养殖规模,追逐着养殖致富梦。

    来到斯朗倾忠的院里,看见与院坝相隔的一块空地围起来的场地里,数十只藏鸡正在自由觅食,藏鸡养殖场地与住房方向的围墙特别高,保证了人在院内没有鸡粪味道,鸡场四周墙上安装的防护网让院内的鸡免受动物侵害,看上去有些简单的藏鸡养殖场地很实用。

    由于品质好,口碑好,价格适宜,到斯朗倾忠家买鸡和鸡蛋还有酥油的客人很多,供不应求,自己的养殖产品无需到市场售卖,就是出栏的牛羊,也是客户来家里交易。斯朗倾忠介绍,通过去年的扶贫小额信贷,现在家里养有奶牛20头,藏鸡78只,山羊18头,每年养殖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通过发展养殖业,斯朗倾忠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儿女已大学毕业,开始务工挣钱,负担小了,劳动力也充裕了,将和以前一样,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实施科学养殖,搞好家庭养殖业,让养殖业成为稳定收入。”谈到今后的计划,斯朗倾忠侃侃而谈。

当前:3版(2020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