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桂芳)5月14日上午,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自2015年3月至今,考古工作者对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考古发掘后,发现了新石器末期的居址遗存和6000余座古代墓葬,墓葬遗存年代延续跨度长达两千多年,其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堪称埋藏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区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据了解,出土墓葬类型主要为崖墓、岩坑墓、砖室墓等,时代自战国至明代,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瓷、铜、铁、玻璃、石质等不同材质的文物。其中以战国末期的“郫”戈、西汉时期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新莽时期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东汉时期的画像石棺、晋代印度-太平洋珠等遗物最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介绍,上述考古成果完善了成都平原战国秦汉考古学文化序列,构建了蜀汉两晋南朝的“六朝墓葬”考古学文化序列,丰富了四川地区唐宋墓葬的类型,增添了明代早期品官墓的资料,为探索成都平原崖墓演变、汉晋广都城聚落、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四川社会变迁等重要课题提供了蔚为大观的实物资料与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