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中国青年工程师
——记中铁二局磨万铁路第Ⅵ标项目经理部第一分部二工区工区长徐州
龚梓谦 周钦 骆俊翰

    生于1983年的徐州,是中铁二局磨万铁路第Ⅵ标项目经理部第一分部二工区工区长。曾参建京津城际、广珠城际、钦北铁路、亚吉(埃塞)铁路、中老铁路等重点工程和“一带一路”典范工程的他,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青年工程师。

    放歌非洲天路

    中国智慧创造丰硕效益

    2012年,徐州告别亲人,奔赴非洲,参建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埃塞俄比亚)吉(吉布提)铁路。刚到项目部,徐州就遇到了路基填筑原材料匮乏的难题——由于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层以不适合修建路基的火山岩为主,导致项目建设刚刚起步就陷入僵局。面对困难,作为技术负责人的徐州牵头组建工作室和党员科技攻坚小组,成立了关于火山岩运用的课题攻关小组,寻求改良方法。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他和团队每天徒步十几公里,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分析,经过上千次的配比实验,成功攻克“火山灰”技术,将火山岩变废为宝,为埃塞俄比亚找到了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用“中国智慧”在非洲大地上创造了丰硕效益。

    转战中老铁路

    中国速度擦亮中国名片

    2017年5月,徐州转战老挝,续写中国铁路走向海外的传奇。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区域典范工程,徐州参建的标段毗邻老挝首都万象,更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关注的标段。为展示中国铁路建设的综合实力,擦亮中国名片,他迅速吹响集结号,以党员突击队为先导,广泛发动,全员攻坚。在项目党委的领导下,徐州带领团队梳理出各施工作业面所需工装和人力配置,快速形成施工规模,同时围绕雨季桥梁桩基成桩大力实施技术攻关,研究出一套科学的施工工艺,创下中老铁路全线第一个桥梁桩基成桩、第一个桥梁墩台成型的好成绩,12天建成钢筋加工厂、20天建成中老铁路展示馆和安全体验馆、1个月打造出重点工程楠科内河特大桥和万象北站两个标准化施工示范段共计2.7公里,项目月产值最高达到8015万元的优异表现,再次刷新了铁路建设速度。

   肩挑国家责任

    中国担当缔结友谊之花

    在徐州看来,在海外工作,自身言行和项目推进情况都关乎国家形象。针对中老铁路施工现场当地雇员占比高达80%的特点,徐州带领技术团队向超过30000人次的老挝当地雇员无私传授中国技术。他主张采用沿线植物对铁路进行绿化,做好降尘降噪工作,将施工对周边学校和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将铁路建设融入当地生态和人文环境。

    2018年7月,距离中老铁路570公里的阿速坡省水电站发生溃坝,6个村庄被毁,6000余人受灾。徐州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队和施工机械奔赴灾区,仅用38天时间便在老挝18号公路上架起两座全新的贝雷桥,率先打通严重制约阿速坡灾后重建工作的咽喉要道,展现了中国担当,他们所建的桥梁也成为新时代中老友谊的象征。

    谱写人生华章

    中国奉献成就最美家庭

    选择建筑施工行业,意味着吃苦与奉献。当初的义无反顾,让徐州和妻子经历了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并两度推迟婚期。妻子即将临盆,徐州却不得不怀着愧疚与不舍,再一次登上飞往非洲的航班;女儿出生了,远在异国的他几经努力,才在断断续续的电话里聆听了女儿清脆的哭声;女儿一岁多了,他还没能亲手抱一抱……8年时间,两个海外项目,徐州陪伴家人的日子屈指可数。

    徐州在外打拼,妻子承担起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重任,每天单位、家里连轴转。有家人的温暖支持,徐州也更加踏实和努力。这个常常“缺员”但依旧幸福温馨的家庭被评选为中国中铁十大“最美家庭”。

    眼界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今,徐州一心扑在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上,梦想着有机会带领技术团队走向世界各地,谱写属于中国工程师的华彩篇章!

 

当前:A4(2020年05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