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中的成语教学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 朱志军  

    成语是词语之精华,汉语之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成语既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教师应该重视成语教学,充分发掘和利用成语这一知识和资源宝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和文化的熏陶。

   基于识记和积累,引领学生亲近成语

    据资料显示,古今成语有三万多个。面对浩瀚如海的成语世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倦怠心理,精心筛选成语必读词目供学生阅读,同时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接触成语、积极学习成语、自觉积累成语。

    成语故事会。不少成语都链接着生动的故事情节,为此我开展了“读成语故事,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成语故事(学生自主选择亦可),学生首先“走”进成语故事世界,自主阅读,然后以“成语故事大王”的比赛平台来展示学生的个性阅读成果。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成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讲”这个环节上,学生不仅仅满足于用眼用口“读”了,更要能用口用心“讲”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交流,也是一次学习,同时也是一次展示和提高。除此之外,还不妨落实到“写”这个环节上,《我最喜爱的成语故事》《我最感动的成语故事》《我最难忘的成语故事》等等,这些命题使得学生不仅阅读、感知、积累了成语故事,而且尝试着进行阅读理解和阅读反思,注重了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先读再讲后写,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习作能力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成语手拉手。成语虽多,但有规可循。让学生和成语“交朋友”,就是要让他们不断发现成语的规律性和趣味性。这其中,我主要采取了成语大擂台、成语手抄本、成语手抄报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和运用成语。

    基于理解和巩固,引领学生激活成语

    如何把这么多的成语进一步“激活”呢?我尝试着让学生表演成语,并把成语表演这一游戏活动同平时的习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表演小哑剧。由学生根据某一成语的思想内容,进行自主“加工”,再进行哑剧表演,同时让学生参与猜说。不仅考验着表演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把握和诠释,更考验着学生的肢体语言、神态语言的创意表达,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成语小哑剧的精彩所在。

    合演情景剧。几名学生根据某一成语的思想内容,进行合作“加工”,运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表演之后,由学生相互评议,选出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台词等等。

    这些表演活动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动”了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所在,同时愉悦了身心,发展了才能,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基于表达和运用,引领学生创新成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对于成语系列教学,我同样力求创新,不能让成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成语教学应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创造性表述。改编成语,是我引导学生进行成语创新的一个方法。

    单个新编。就是把已熟知的成语故事加以“翻新”和“推陈出新”,赋予成语时代性,使其更生活化。比如成语“滥竽充数”,在学生的成语故事新编中,有的南郭先生“下岗”了,有的南郭先生重新投师学艺……读一读这些新编的成语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多个合编。如果说“新编”只是对某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加工创造的话,那么“合编”,则是“更上一层楼”。“合编”要求学生对两个或几个相关的成语进行加工创造,比如“后羿射日”与“夸父追日”;比如“八仙过海”“精卫填海”“瞒天过海”等。

    成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我以成语教学为窗口,开展系列成语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丰富了知识储备,也丰厚了传统文化底蕴。

 

当前:3版(2020年05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