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地图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 秦超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必备工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读图、识图,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地图,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手绘地图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也可促使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读图,能更好得认识区域;借助地图,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提升;借助地图训练,可以体现地理实践力;对比分区地图,深入了解各类地理信息,有助于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创新地图教学,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在以下三点:

    一是准确把握读图要点。在读图时一定要留意地图的三要素,还要注意图名、范围等基本信息。读图必须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强。可以从多层面读取并分析地图,对于提取到的地理信息反复理解,凝练地图“语言”,总结出地物的地理属性、地理原理和其它各因素间的关系,理清读图的基本思路,以此正确提取到地图的内在含义,得出准确的判读结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自然界的各类地物、现象、时空变化规律、作用关系是地理学重点研讨的内容。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看图、读图,将学到的地物及现象、规律充分联系起来,有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

    二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图对于各类地理事物与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准确地呈现。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对地图信息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对一幅地图可以多角度思考、一幅地图也可以用在多个方面。针对地图不妨提出:“这幅图表示什么”“在什么地方适用”,最后回答:“为什么要用这幅地图”,经过低层次到高层次、表象到本质的思考,深化思维,强化地理概念,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就一幅地图而言,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理解分析,学会发散、迁移。

    三是注重课堂活动引领。学会用地图描绘地理事物、表示空间变化规律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虽然目前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方法很多、信息化进程加快,传统意义上的读图、析图及绘图在常规教学中仍然显得至关重要,也为课堂活动提供了素材。所以,地理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深度研究课程标准,灵活设计绘图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学生地图分析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懂得画图前要认真读图、画图的基本思路、画图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画好一幅地图以及如何结合实际画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选用合适的方法并适时调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析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最终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当前:3版(2020年05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