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关于读书的典故不少,但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映雪囊萤”。晋朝的孙康非常好学,因家境贫寒,夜里没有煤油来点灯照明,他常常在冬夜借着积雪的光亮读书,全然不顾冰天雪地里的寒冷;还有一个人叫车胤,和孙康一样,他也没有钱买灯油,每到夏夜,他就会捉来萤火虫装在纱袋里,借着萤光在夜间勤奋学习。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也无须以“映雪囊萤”的方式来读书了,但我们却常常会生出一番这样的感叹:“许久不曾用心去读一本书了!”
关于读书,自己虽说不上一番至情至性的大道理,但也还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到:“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闲时读书,虽不能当做粮食裹腹,但在学习、工作之余读一读书,会有一丝丝春雨轻轻地落在贫瘠的心田,有一缕缕清风柔柔地掠过沾尘的窗扉。读书虽不是裹腹之食,却是精神之泉,缺之失之,万万不可。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读书就是一辈子的事。没错,当你在疲惫困顿时、迷茫彷徨处,是否有那么一时半刻,在你的眼眸中闪烁着一盏不灭的灯光——那正是你曾经读过的书,在为你指明要去的方向。
“读书是无处不可的,于山中可读书,得其空灵;于海上可读书,得其辽阔;于花荫下可读书,得其馨香;于月夜可读书,得其静谧。”读书,并非一定得破万卷,下笔若神。在很多时候,读书,无非是读闲、读静,如一串光阴的风铃在耳边愉悦地回荡。
人活于世,衣食住行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做基础,但人生的修行,却离不开个人的精神涵养。请不要总是匆忙赶路,请不要总是急于奔跑,放慢脚步,卸下重压,给自己一个休闲的空间,在一杯茶水的热气中,把读书的时光一寸寸地填满。
修行在心,读书在人。生活是我们的日常点滴的总和,读书同样如同生活中的阳光雨露,请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场修行吧!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精神不能没有追求和境界,读书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得到平静、灵魂获得安宁。
如果说,延续生活依靠的是一日三餐,那么,滋养精神依托的就是读书体悟。修身养性,开智启慧,读书,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