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文脉留下时代印记
——山西云冈石窟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之路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精心守护传承历史文脉

    建成1500多年,如今的云冈石窟犹如一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59000多尊佛像仍熠熠生辉。但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云冈石窟还是因经久露天、自然山水渗入等原因,风化剥蚀严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化部门即设置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让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国家科委就将石窟保护项目列入十年科研规划之中,石窟的修缮保护也分批次开始进行。

    之后的几十年中,几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始终没有停止对这一问题的探究。1990年的“云冈石窟风化治理规划”专家论证会上提出云冈石窟风化治理工程必须采取改善环境、窟顶防渗和恢复保护性窟檐三方面综合治理,同时也拉开了“云冈石窟风化治理工程”的序幕。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煤都”大同市,它所处的十里河下游地区曾是煤矿聚集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距离石窟仅350米的“一○九”国道云冈段车流量与日俱增,仅运煤车平均每天就达16000余辆。运煤车带来的二次扬尘落在石佛上,加速了大佛的风化。为了使石佛免受煤灰污染,1992年经过对五个设计方案的反复筛选,当地政府将从石窟前经过的运煤专线改为从石窟后绕行26公里,并将原有的公路开辟为云冈旅游专线。

    2009年云冈大景区建设全面展开:拆建周边一镇六村;新建游客中心、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帝后礼佛群雕、灵岩寺、云冈博物馆、演艺中心、食货街、云冈石窟研究院等17处建筑,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十里河云冈段河坝加固储水……一系列动作,让云冈新景区面积较原来扩大十倍,使云冈石窟真正成为了一个旅游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服务设施齐全的大型景区。

    外部环境整治只是云冈石窟保护的一部分,真正核心的保护是对文物本身的修复保护。“五华洞”是云冈石窟第9至13窟的俗称,因清代重施彩绘,异常华丽而得名。多年来,由于受雨水冲蚀、阳光辐射和粉尘污染等影响,“五华洞”列柱剥落,壁画酥碱脱落,是云冈石窟病害最严重和集中的区域。2012年6月一举解除了困扰其多年的严重“病情”。如今再到云冈,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洞窟内“乘象菩萨”“飞天托莲”等造像,更因修复后设置的灯光、观赏角度而显得更加精美。

    保护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前行。2018年11月5日,云冈石窟研究院发起的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合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强化学术研究和交流,共同为攻克石窟寺保护难题提供相应的人才及技术支持。2019年7月15日,成立了山西省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要职责任务是对山西境内的石质文物进行病害监测与研究,开展石质文物保护新材料、新技术研究。

    数字化工程延续文明星火

    高肉髻,面相方圆,双耳垂肩,广额丰颐,高鼻深目,面容饱满圆润……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主佛高13.7米,人站在下面只能欣赏到大概的轮廓,很多细节无法看清楚。而如今,在云冈石窟博物馆内却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原比例复制的佛头,让人不得不感慨3D技术的神奇。

    复制的佛头高5米,宽3.7米,共有82块模型体。通过3D打印机与高精度文物三维数据,完美还原文物的本体细节,相对于传统的雕刻、雕塑技艺更加准确地体现了文物本体的结构特征,从文物本体上做到了文物原貌还原,又因为可拆装、可移动,实现了可到全国各地展示。

    让文物活起来。面对这流传千年的美景,该如何更好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云冈石窟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化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之路。从2003年起,云冈石窟研究院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开始尝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

    十几年的摸索,他们在石窟数字化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中取得了重大成果: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洞窟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图,使洞窟得以多角度展示,为云冈石窟建起了三维的“数字档案”。

    “这和景区看到的简直一模一样,太神奇了!快,帮我跟佛像合个影。”游人不禁感叹。

    云冈石窟研究院还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复制了石窟原型。打印出的第13窟七立佛造像在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赢得满堂喝彩。50余天时间,十多台3D打印机,让参观者不仅能看到完整的石窟形制、精美逼真的造像,甚至连石窟历经千年风化的痕迹都清晰可见。

    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云冈石窟研究院还打造了一套基于VR眼镜的沉浸式石窟体验系统。这个系统最多可以支持15人,同步在云冈石窟第18窟的虚拟场景中进行漫游,游客还可乘坐虚拟的莲花升至空中,欣赏石窟高处的艺术细节。

    今年4月24日,全新改版的全景漫游云冈石窟景区正式上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线上游览的需求。与前一版本相比,石窟区新增了20窟前空中雪景、第2窟、碧霞洞等内容,上线大小窟龛20处,景区景观6处。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够跨时空跨地域感受到云冈石窟的每一个景点、每一尊雕像。

    (《光明日报》 李建斌 杨珏)

 

当前:A4(2020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