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 积极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家园
旦正措

    2019年10月,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在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城市后,锁定靶心,精准发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加油”。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去年11月,格尔木市及时地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并制定下发了《格尔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格尔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层层传递工作责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格尔木市组建了由市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教育帮扶、法律普及、文化体育、卫生健康、科技普及等类别的各类志愿服务分队70支,对市级、城区、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现有的党群服务、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等公共服务阵地进行了全面摸排,形成了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依托“1+6+N”的组织体系,各志愿服务分队围绕格尔木市当前在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每月开展主题式的文明实践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要见实效,更要成样本。格尔木市充分利用“群众点单、基层报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和中心评单”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惠式”“特惠式”文明实践活动,昆仑路街道盐湖社区更是结合实际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家风银行”,通过党员带动群众,以“选树+传承+教育”为抓手,开展晒家风、讲家风、评家风系列活动。据昆仑路街道盐湖社区书记魏萍禄介绍:“每一个阵地都是针对老、中、青三类年龄段群体打造的,既符合现代化元素,也传承了邻里和睦的好传统。”截至目前,格尔木市结合疫情防控、“三下乡”、学雷锋活动日、清明祭英烈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80场(次),各网络平台发布文明实践信息100余条(次)。预计今年10月底前,集中服务及经常性服务将达到500(场)次。

    格尔木市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委员会及办公室,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所、站严格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项目”的标准挂牌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各项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对工作积极、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所(站)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格尔木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纳入对城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内容,并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培树志愿服务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志展服务,充分激发党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的能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通过加强宣传力量,盘活“存量”阵地,做优“增量”阵地,建强“线上”阵地,格尔木市逐步完善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入社区、入户,实现“六依托六开展”,即依托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等,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活动;依托文化馆(站)、百姓大舞台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依托科普活动室、科技大篷车等,提升群众致富增收的技能;依托综治中心、调解委员会等,开展法律服务;依托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室等,开展健康知识宣讲;依托格尔木文明网、格尔木新闻网等,开展线上线下宣传。

    下一步,格尔木市将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阵地,不断更新群众的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中积极探索,把“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群体的各类需求,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努力打造让广大市民满意、点赞的“格尔木样本”。

 

当前:B2(2020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