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父亲捐资助学、爱乡兴教的遗愿,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八墩村村民、同煤集团地煤运销公司驻姜家湾煤场合同制工人葛向栋从2013年起,个人出资,以新荣区青泽学校的名义设立了“葛老师奖学金”,现已有218人次获得奖励。他的善举鼓舞了莘莘学子,在当地谱写了一段佳话。2018年10月,葛向栋入选“中国好人榜”;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慷慨助学 完成父亲遗愿
葛向栋的父亲葛义生前是一位教师,他坚守讲台四十载,爱生如子,桃李满园。现任新荣区青泽学校副校长的柴富宝记得,葛义老师当年在生活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用他微薄的薪金资助村里的贫寒学子。教书育人、济世助学是葛义老师的毕生追求。2011年12月8日,葛义去世。葛向栋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在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说:“我教了一辈子书,深知农村孩子们求学的艰难,不管你们有多难,都要帮助身边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完成学业。”从此,完成父亲的遗愿,成了葛向栋心头的一件大事。
2013年5月9日,葛向栋和母亲带着两万元第一次重返父亲生前供职的学校——新荣区青泽学校,参加第一届“葛老师奖学金”颁奖仪式,2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分别获得优秀奖、进步奖、励志奖。同时,葛向栋向全校师生郑重承诺,在10年内出资20万元,资助、奖励该校的贫困及优秀学子。此后,每年5月,葛向栋都会怀揣两万元现金来到青泽学校,为贫困及优秀学子发放“葛老师奖学金”。
清贫节俭 坚守助学承诺
自参加工作以来,葛向栋收入不高,他的妻子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贴补家用,他女儿在上大学,学费是一项不小的支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为了每年准时将奖学金送到孩子们手中,葛向栋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洗车场打工、在街上摆地摊。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始终牢记父愿、心系教育、诚实守信,坚持捐资助学、爱乡兴教。
贫困女生李某是第二届到第六届“葛老师奖学金”的获得者,她的父亲患有“渐冻症”,多年来,她的父母四处求医,家中积蓄花销殆尽,靠着“葛老师奖学金”的资助,李某才得以继续完成学业。葛向栋用爱心与行动帮助贫困学生放飞求学梦想,也让众多青泽学子受到了精神洗礼。
助人为乐 传承优良家风
葛向栋从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耳濡目染、知行合一,良好的家风成就了他孝字当头、诚实守信、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在新荣工商局当协管员期间,他因工作热情负责,备受个体商贩的称赞。当时小梁沟煤矿一位腿脚不便的下岗职工想做小买卖养家糊口。葛向栋知道后,主动上门,帮他办执照、挂牌匾、筹货款,小店很快开业了。诸如资助邻居、关爱孤寡老人、接济同事之类的好事,葛向栋做了无数件。
有人问葛向栋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奖学金,他回答:“父亲一生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看到家境清贫的孩子便倾力相助,唯恐他们失学,他老人家希望自家人省吃俭用拿出一部分钱来,让家乡的更多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葛向栋还表示,“虽然每年奖金不多,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算是对社会、对家乡作的一点贡献吧。希望我们的家乡多出人才,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家乡作出应有的贡献。”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葛向栋一家人的家国情怀和善德义举。
济困助学 引领时代风尚
“每年中考成绩揭晓后,葛向栋都会第一时间给学校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孩子们的情况。”新荣区青泽学校校长王世峰说:“接受过奖学金资助的孩子们不乏考取名牌大学和重点高中的,他们的人生一定会因为葛老师一家的大义和美德而增添浓重的一笔!”
“我高考时要选择师范类院校,以后成为葛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曾连续3年获得“葛老师奖学金”的学生郝彩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