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清镇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和要求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五大创建活动中,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了新动能。
◆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城市创建更有底气
清镇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原则,打造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村(居)级实践站222个。
以“风铃行动”统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支、大队74支、小队2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11支,通过线上线下收集群众需求,按需策划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82747人,发布志愿者项目2692个,可常态化开展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达100余个,其中“你的银发我的牵挂”项目获得贵州省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创新打造了“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活动品牌,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进”、道德模范事迹巡讲巡演巡展等相结合,深入开展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打造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赶集日”。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示范活动50余次,提供志愿服务3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0万份,接受咨询5万余人次,15万余人次受益。
◆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单位创建更有成效
清镇市将《全省文明单位测评体系》中志愿服务指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广泛发动全市各单位充分利用“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活动载体,深入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为各单位创建文明单位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和载体。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创建,主动联系要求参加文明单位创建评选,通过每周实实在在的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单位创建充满了活力,大大提升了单位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味。截至目前,清镇市已有全国文明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41个。
◆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村镇创建更有保障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所、站建设,清镇市整合了农村凌乱涣散的文化阵地、人才队伍等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科普、体育健身、普法教育、诚信建设、城市智慧管理等八大服务平台。建立结对共建机制,明确了市直各单位结对包保实践所和实践站,并调动了辖区13所职业院校,与16个实践所形成结对共建关系。利用市直各单位和职业院校的资源,不定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为文明村镇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清镇市已有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乡镇5个、省级文明村26个。
◆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校园创建更有活力
清镇市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文明校园创建紧密融合,利用各类资源推动文明校园创建,通过文明校园创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育更多的教育服务资源和人才基地。 同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所、站平台,让文明校园创建的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到校外,为更多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给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清镇市已有省级文明校园1所、贵阳市级文明校园4所。
◆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家庭创建更有温度
清镇市通过深入村(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发动乡(镇、社区)村(居)干部,通过走访、发放宣传册、开展活动等对文明家庭创建的内容及标准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群和家庭知晓文明家庭创建。把具备条件的家庭列为创建和实践的重点,引导他们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最真挚的感情带动更多的家庭参与文明家庭创建,让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更有温度。目前,清镇市有贵阳市级文明家庭荣誉8户。
(清镇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