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江琴 杨宽林

 

    按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人见事见精神、抓具体抓载体抓落实”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四川省三台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明细胞创建为载体,在树立文明风尚、丰富文化生活、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让农村地区的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

    以宣教为导向 创新三大活动“润文明”

    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农家”活动。结合“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累计走访群众20余万人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政策宣讲等活动4000余次,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励志自强、脱贫奔康的积极性。

    开展“法律法规进农家”活动。子女分户之后对父母的赡养问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为促进当事人依法履行赡养义务,三台县构建了以“庭、站、点、员”四位为一体的涉赡养诉讼服务网络体系,已受理相关纠纷案件516件。同时,组建了100人的法治宣讲队,广泛深入地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活动。整合各方面力量组建“三台县历史文化讲师团”,设置30余个宣讲课题,深入城乡、社区、村居、学校、企业等地宣讲三台英烈事迹、地方民俗传统、时代新风新貌等,并常态化地开展“文艺轻骑兵 惠民村村行”送文化下乡活动,文艺爱好者自创的顺口溜、快板,如《防控快板》《秸秆禁烧》等文艺作品深受农村地区群众的喜爱。

    以实践为驱动 开展三项行动“育文明”

    积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将每月8、18、28日定为全县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日,制定《清洁示范户评比细则》《美丽家庭评比细则》,各乡镇按照细则标准,每月开展2次“千村整治 万家评比”检查。完成土坯房拆改建112150户,安置解决农户4668户,330处新村聚居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土坯房改建“歼灭战”将全面完成。

    倾力抓好新型农民培育。率先在全市建立三台县乡村振兴讲习所,加大关于技术、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宣讲力度。组织开展培训下乡活动,针对群众的需要进行集中授课,确保农村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扶贫专班,根据群众的培训意愿和企业的用工需求,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包交通、包吃饭、包提升”各类职业培训,全县共举办扶贫专班7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1474人次。

    常态开展文明细胞评选。严格文明村镇申报评选和动态管理,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开展“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并在宣传阵地进行集中展示,各乡镇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细胞评选。

    以机制为保障 完善三项制度“促文明”

    探索实施新乡贤制度建设。在县、乡、村三级建立“新乡贤理事会”“新乡贤参事会”。断石乡的退休干部梁尚清退休后不忘党的恩情,心系家乡,带头筹建乡老年活动中心、组建乡老年活动文化艺术团,并多次组织老干部参加乡内外举办的文体活动,深受大家的好评。如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责任心强的新乡贤在参与三台县农村社会治理的进程中,已经成为了一支重要的力量。

    建立积分兑换制度。为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群众的主体作用,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积分兑换制度。如:西平镇建立了“文明家庭积分兑换超市”,古井镇凯江村推出“生态超市”。

    抓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基层治理体制接轨。从过去的编家谱、建祠堂演变到现在的编制村志、建设村史馆,一项项文化活动让优秀民间文化活了起来。坚持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解到每一场文艺演出、每一项文学创作、每一个活动策划之中。坚持“文化活动广场上、文艺演出乡坝头”的理念,密集型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进而提升思想素质、增强文明意识。

 

当前:3版(2020年05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