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脱贫路上的“索玛花”
周翼

    索玛花是彝族人对杜鹃花的叫法,彝族人都十分喜欢它。彝族人有这样一句谚语——“索玛花开放的时候就是欢乐来到的时候”。

    在四川省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彝族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就盛开着两朵鲜艳的“索玛花”,她们的名字叫陈自娇、马海伍机。

    “娇娇”一点也不娇气

    陈自娇今年26岁,她曾是撒莲镇金花塘彝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在党委、政府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陈自娇发展种植养殖业,成功脱贫摘帽,家庭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4862元上升到2019年的13800元。

    从2016年4月起,陈自娇就开始担任金花塘彝族村的村主任助理。在自身脱贫后,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村里的扶贫工作。她说:“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我脱了贫,但还有部分乡亲没有脱贫,能为扶贫工作尽一份力,是我最大的心愿。”

    最开始时,村里人并不信任她,接触后熟识了,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娇娇”。别看叫“娇娇”,她可一点也不娇气,走村入户不比男子差,宣传扶贫政策更是一把好手。陈自娇时常拿自身的经历做例子,鼓励贫困户要自立自强,吉克曲者便是其中的一个。

    由于家中妻子患病且孩子较多,吉克曲者家庭十分困难。在掌握情况后,陈自娇鼓励他发展种植养殖业,并请技术人员对他进行培训。经过努力,目前吉克曲者家已经种了3亩地的芒果树,还养了猪、牛、羊,一年的总收入有4万元左右。

    “现在,我们家新房子也住上了,经济也宽裕了,日子过得更巴适了。”看着孩子们在新院子里追逐嬉戏,吉克曲者美滋滋地说。

    “将来,我要像你一样”

    彝族姑娘马海伍机比陈自娇大一岁,老家在凉山州喜德县,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018年,马海伍机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现就职于撒莲镇脱贫办。

    享受了精准扶贫政策红利的马海伍机时刻想着要为未脱贫的彝族同胞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了解到金花塘彝族村精准扶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后,她自告奋勇地挂帮了16户贫困户。凭着一颗热心,她和贫困户渐渐熟络起来,贫困户也十分信任她。

    “马海这个小姑娘,别看她个头小,可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一声不吭,给我们办起事情来也很牢靠。”贫困户吉尔格者说。

    今年春节过后,由于受疫情影响,吉尔格者无法外出务工。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海伍机积极协调,为他介绍了公益性岗位,吉尔格者很高兴地向马海伍机表示了感谢。“我们都是彝族同胞,心连着心呢,况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帮助到别人,马海伍机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马海伍机深知,让贫困户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她以自身为例,经常走进有辍学风险的家庭,和家长拉家常,劝说他们让孩子读书。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总之,就是要改变个别贫困户‘孩子读书没必要,女孩子更没必要读书,大一点就嫁人算了’的思想。”马海伍机说。

    一趟趟的走访,一次次的劝说,让村里的孩子们看到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希望。彝族女孩俄木伍支怯生生地问马海伍机:“马海姐姐,将来我可以像你一样吗?”“一定可以,只要你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如今,在马海伍机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金花塘村贫困户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后记

    在脱贫攻坚中,撒莲镇注重感恩教育,用好干部,打好“感情牌”,啃下“硬骨头”。截至目前,共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30个,368户危房新建,98户维修加固全面竣工,低保兜底精准扶贫户347户1479人、其他困难户169户372人。

当前:A4(2020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