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淄博这片饱含温情的土地上,有一盏“小桔灯”,它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照亮了许多贫困学生求学的道路。它就是“淄博市小桔灯公益助学中心”。
一个眼神的决定
2003年,时任淄柴动力有限公司销售公司苏沪皖分公司经理的杜伟刚刚出差回来,就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一次助学活动。在低矮的土坯房里,一个身形瘦弱的小男孩缩在房间的一角,这是杜伟与阳阳的第一次相见。房间里,除了一张大床,空无一物,大床上蜷缩着阳阳身患小儿麻痹的母亲,床的旁边,是跛了一条腿的父亲……看到这样的景象时,杜伟立刻就下定决心要帮帮这个孩子。虽然,当时杜伟自身的经济条件也不宽裕,但他觉得他应该伸出援手,为阳阳的成长献出一份爱。
回到家的杜伟,跟家人讲述了关于阳阳的情况,以及想要长期资助他的想法。全家人的一致支持,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随后的日子里,杜伟一有时间就往阳阳家里跑,即便是出差在外,也想着要给阳阳准备礼物。农忙时,他还会帮着阳阳家下地收庄稼。阳阳爸爸每次知道杜伟来家里,也都会准备好自己种的蔬菜,作为一份心意的表达。真心换真心,就这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家人,却成了最亲近的亲人。在杜伟的资助和关心下,小阳阳的学习也越来越优秀,性格也外向开朗起来。
今年,阳阳就要硕士研究生毕业了,身份也将由之前的受助者,转变为现在“小桔灯”的一名志愿者。他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为孩子们补习功课,也会在学习之余参加其他的公益活动,成为了爱心的传递者。
滴水成海的感召
杜伟虽然对自己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小心地保守着“秘密”,但还是被周围的同事、朋友知道了。大家在为其点赞的同时,也表达出想要加入其中的想法。
那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但是大伙儿相互约定,每月从工资中拿出固定的金额,作为孩子们助学金的来源。每次的休假机会,也成了他们走访贫困孩子的时间。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取贫困学生的信息,然后再一一走访落实。由于资金有限,他们只能从中选择最需要帮助的作为资助对象。即便这样,一年十几个孩子的增长幅度,也对他们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缓解压力、也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救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筹备,淄博市小桔灯公益助学中心于2016年9月20日,正式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成立,大家亲切地称其为“小桔灯”。“小桔灯”以“凝聚爱心力量,热衷公益事业,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为宗旨,让心中有爱、愿意帮助贫困学生的志愿者聚到一起,贡献爱心力量。经过不断的坚持努力,“小桔灯”也在规范运作中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小桔灯”已经拥有238名志愿者,照亮了40多个孩子的求学之路。
爱心倡议的善举
“小桔灯”在开展公益助学活动的同时,还会开展爱心义卖、学雷锋倡议等活动,用不同的方式传递正能量。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小桔灯”发出了打赢防疫攻坚战的倡议书,号召大家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各尽所能,筑牢防疫“长城”。“小桔灯”将募集到的善款采购了消杀防护物资,一方面用于周边区域的疫情防控,另一方面送到在火车站、高速路口执勤的防疫志愿者手中,为他们的奉献提供多一重防护。
4月初,“小桔灯”在得知淄博血库告急的信息后,立刻组织了无偿献血活动。此次无偿献血活动共有39名志愿者参加,献血总量14300ml。
而在众多的善举活动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就要属“点亮小桔灯 温暖一个冬——涌泉蜜桔义卖”活动了。这项活动至今已经连续组织4年了。
前几年,“小桔灯”为了筹集善款和增加宣传力度,就想到了义卖的方式。几位浙江的志愿者立刻自告奋勇地说,可以组织涌泉蜜桔的义卖,这种桔子品质好,但在淄博当地没有售卖,也贴合“小桔灯”的名字。于是,“点亮小桔灯 温暖一个冬——涌泉蜜桔义卖”应运而生。第一次组织义卖时,仅两天时间就收到了600多箱认购。运输公司的老板听说桔子是用来义卖的,还免去了所有运输费用,并成为了“小桔灯”的志愿者。亲民的直销价格,透明的义卖利润,以及明确的善款支出,让“小桔灯”的口碑和知名度在淄博大地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