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匠人
周家琴

    夕阳西下,望着渐渐染成浓烈的橘红色的天际,我又想起了两年前,前往位于四川阿坝马尔康的更达寺拜访铜匠人的情景。那天的夕阳,也是这样的绚烂。

    2018年的一天,当听说有一群来自西藏昌都的铜匠人,十二年来一直居住在更达寺时,我随即便前往拜访。

    可当我走进更达寺一楼的铜像制作工坊后,才发现工匠师傅们今天放假休息,工坊里除了大半屋的成品或半成品铜像外,不见一个铜匠人的身影。趁着没人,我仔细端详着这些规格大小不一的铜制佛像。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做工考究,闪着一股让人心生敬畏的光辉。工坊的地面上到处是零碎的铜片、铁皮屑及铆钉、钳子之类的物件,加上屋里摆放的成品和半成品,铜匠人们制作铜佛时的辛劳场面顿时浮于眼前。

    我听说二楼是师傅们的住处,于是想要登楼寻访。刚走到楼梯口,就见一位年轻的铜匠人从楼梯上走了下来,他对我腼腆一笑。我高兴地上前打招呼,希望他能够跟我聊上几句。他指了指更达寺大门口旁边的核桃树,我们便在树下聊了起来。

    这位年轻的铜匠人叫作洛珠,彼时他二十八岁,来自西藏昌都县柴维乡翁达岗村。翁达岗村一直以来藏族民间工艺技术就相当发达,主要是制作佛像、唐卡和饰品三类。洛珠的阿爸堆觉老人是西藏昌都地区制作铜像的传承人,也是当地家喻户晓的铜匠人。堆觉老人把制作铜佛像的手艺传给了自己的二儿子,二儿子又手把手地把手艺教给老四洛珠及村子里的伙伴们,还带着大家走出昌都,走向更远的地方谋生挣钱。

    洛珠告诉我,二哥嘉央尼玛带领他和村上的十名伙伴来更达寺制作铜像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来,他们齐心协力地为马尔康地区的各大寺庙制作了八十多尊大大小小的铜佛像。这些年,他们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劳作,一直要干到晚上九点才能休息。超强度的工作使他们体力消耗很大,所以每天晚上收工后,大家还要加一顿餐。

    我问洛珠,这么多年都在马尔康制作铜像,回过昌都吗?洛珠笑着说,其实大家每一年都要回昌都过冬,因为昌都比马尔康暖和。平日里,阿爸在昌都,阿妈在拉萨给二哥看孩子。但是他们这个十二人组成的铜匠人团队回到昌都后,也没有闲着。在回家的三四个月时间里,他们会为昌都地区的寺庙制作铜像,十多年来,大家为昌都也制作了三百多尊铜佛像。我又问他,大伙儿长期在昌都与马尔康之间两头奔波,工作时间又这么长,累吗?洛珠憨憨一笑,回答道:“不累。”可是我分明看到洛珠左臂上还有一大片没有完全恢复的伤疤,估计是在烧制焊接铜像的过程中不小心烫伤的。

    事实上,洛珠的二哥嘉央尼玛所带领的这支十二人的昌都工匠队伍,只是“昌都工匠群”之一。他们远离故乡来到四川阿坝马尔康制作铜佛像,这十多年的辛苦奔忙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铜像制作技艺。

    暮色降临,这个小小的寺庙显得更加肃穆安宁。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份肃穆安宁,也记住了与洛珠短短相处的时光。感谢这支铜匠人队伍十多年来的默默付出与坚守,祝福他们在异乡的土地上平安吉祥。

 

 

当前:A4(2020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