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马尔康倾力打造“童伴之家”
本报记者 漆世平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6月8日一大早,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日部乡柯桠村5岁的牛麦在奶奶王兴初的陪同下哼着儿歌、迈着轻快的步子往村里的“童伴之家”走去。

    牛麦是柯桠村的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村里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对他来说,每天最盼望的事便是来到“童伴之家”跟“童伴妈妈”和小伙伴们一起唱歌、画画、做手工、玩游戏……“家里农活多,把孩子送到‘童伴之家’来,有人照看着,我们也放心。”王兴初说。

    据柯桠村“童伴之家”的“童伴妈妈”德基卓玛介绍,自今年4月29日柯桠村“童伴之家”挂牌以来,她与另一名同事央金卓一同负责这里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负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管护工作,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定期进行家访,联系外出务工儿童家长,沟通了解儿童情况,掌握儿童思想动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等。“目前,我们‘童伴之家’有14名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者长时间在山上劳作,孩子都跟爷爷奶奶住在山下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德基卓玛说:“让这群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们不再孤单就是我们每天努力的方向。”

    柯桠村“童伴之家”是日部乡在马尔康市团委的支持下建成的两家“童伴之家”之一,充满童趣的幼儿活动室里,孩子们每天都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在日部乡的另一家“童伴之家”——果尔桑村“童伴之家”,18名儿童在“童伴妈妈”旦贞旺玛的陪伴下,学习和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包容度以及沟通能力不断增强。

    “自‘童伴之家’挂牌以来,‘童伴妈妈’的陪伴让这群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缺失、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孩子日益变得开朗起来,脸上时刻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如日部乡党委副书记何鑫所言,“童伴之家”不仅让村里的留守儿童获得了关心关爱,还消除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马尔康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和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设“童伴之家”是该市为解决留守儿童无人关心、无人照料的问题,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举措。

    “之所以选择在日部乡率先建成‘童伴之家’,是因为日部乡是马尔康市最偏远的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刻不容缓。”马尔康市团委书记王辅川说道,“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发挥东西扶贫协作的作用,打破物资捐赠的固定模式,将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少年儿童关爱项目,建设更多的‘童伴之家’,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孩子们在“童伴之家”和“童伴妈妈”一起吃午餐

柯桠村的孩子们在“童伴之家”玩积木

“童伴妈妈”教孩子们识字

当前:2版(2020年06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