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的无悔坚守
——记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李修会
本报记者 漆世平

李修会与新苗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新苗实验学校供图)

    从叙永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乡村公路驱车62公里,便来到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6月18日,当记者走进这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学校时,校园里正回荡着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

    这所学校的校长叫李修会,34年来,她扎根乌蒙山北麓的高寒山区,秉承“生命呵护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生命成就生命”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山区儿童的成长教育。这些年,李修会针对摩尼镇及周边地区毒情形势严峻的现实,以学校为基本阵地,向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禁毒知识宣传;她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推行对留守儿童“爱的教育”。她是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也是孩子们的“李妈妈”“大李老师”。近日,她被国家禁毒委员会授予“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办学

    用真心、真情让边远山区的孩子受益

    34年前,因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拥有8万多人口的摩尼镇,没有一所幼儿园。为了让边远山区的孩子享受到学前教育,24岁的李修会和丈夫成志磊萌生了在家乡创建一所民办幼儿园的想法。

    “建园的艰辛和困难,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据成志磊介绍,为了创建幼儿园,他和李修会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在亲属的全力支持下,租赁了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土坯房作为校舍。因为没有资金雇不起人,他们就自己当瓦匠、木匠装修房屋,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

    很快,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摩尼镇第一家民办幼儿园建成了,取名新苗幼儿园。那一刻,看见自己亲手改装的土坯房教室、自制的木桌、竹凳以及一个小小的院坝户外活动场地,李修会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然而,接下来的工作却没有想象中顺利。因学校地处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加之当地的老百姓不了解民办幼儿园,李修会在招生工作上遇到了许多困难。“第一年开园时,我们只招到了8名幼儿。”李修会说。

    “虽然办学难,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要用真心、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去做。”渐渐地,在李修会夫妇的努力下,学校逐渐收获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1995年,新苗幼儿园被评为“市级合格中心幼儿园”。

    2002年,随着摩尼及周边地区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为了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李修会又将幼儿园扩建成一所寄宿制留守儿童小学。2013年,为了更好地延续爱的教育,在办好小学的基础上,李修会又创办了新苗中学。如今,新苗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功能完善、师资一流、成绩斐然的综合性学校,拥有师生近2000名。

    关怀

    由“一个也不能少”到“一个也不能差”

    在新苗实验学校这所占地15亩的校园里,留守儿童占90.7%,一些孩子存在“失足、失管、失学、失亲、失依”的五失情况和“思想差、习惯差、学习差、卫生差”的四差现象。“从办学之初,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服务留守儿童,支持劳务产业发展。”据李修会介绍,学校确立了由“一个也不能少”到“一个也不能差”的办学宗旨,推行对留守儿童“爱的教育”。

    “那时,大李老师微笑着来到我面前,弯下腰摸着我的头说:‘幺儿,以后学校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亲人。’”说起自己和“大李老师”李修会的第一次见面,九年级学生小婷(化名)依旧印象深刻。

    2016年,叙永县后山镇小婷三兄妹因妈妈出走,爸爸外出务工,爷爷奶奶年迈而无人照顾,被后山镇政府工作人员送到新苗实验学校。那一年,小婷13岁。四年来,小婷兄妹三人每天都住在学校,李修会和学校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认真教导他们,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大李老师不仅为我们减免了学杂费,给我们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还在逢年过节时,将我们叫到她家吃饭。”小婷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李修会就像一位无微不至的“妈妈”,即使偶尔需要外出,也会将他们三兄妹叫到跟前,告诉他们自己要去哪里,要去几天,并叮嘱身旁的老师好好照顾他们。在李修会的鼓励和关怀下,小婷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五名。

    像小婷这样的孩子,在新苗实验学校还有很多。“不能苦了这些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穿暖吃饱。”这是李修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总是尽全力去资助他们,关爱他们,让这群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感受到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苗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图书长廊阅读喜爱的课外书籍。 漆世平 摄

    传播

    毒品预防教育从学校到社会

    “一二三四五六七,毒品害人排第一;二五六、二五七,吸了毒品气无力……”在新苗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每到课间活动时间,总能看到孩子们六人一组,一边跳着橡皮筋,一边哼唱着这首《禁毒儿歌》。

    在新苗实验学校,从幼儿园到九年级,每一名学生都知道毒品的危害,他们通过书画作品、作文、手抄报等形式,深入了解禁毒知识的同时,也将禁毒知识带到家庭中,倡导家人远离毒品,继而提升了家长和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说起在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原因,李修会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摩尼镇一度成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2002年以前,我经常看到的是一些父母的泪水、妻儿的无助,看到吸毒者的痛苦和贩毒者的猖狂。正是这一切,坚定了我一定要将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灌入到每个孩子心里的决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李修会付出了很多心血。没有师资,她就查阅资料、向公安部门求教,备课,培养教师兼任禁毒课教师;没有教材,她就抽调教师先四处取经,再自主编写;没有教具,她就想办法采购仿真模型,实在买不到的,就组织教师自己制作……李修会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紧紧围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这一主题,深入落实“学校教育学生、学生感染家长、家长影响社会”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家长及周边地区的防毒、拒毒意识,学校也相继荣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先进学校”等称号。
   李修会不仅是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者,还是校外禁毒知识的义务宣传员和劝导员。学校一名女教师的丈夫罗某在广东打工期间不慎沾染上毒瘾,对家庭不管不顾。李修会得知此事后,想方设法在学校后勤设置了一个工作岗位,将罗某叫回了家,并与他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几天后,罗某主动找到李修会说:“李校长,这个毒,我一定戒,我一定戒……”后来,罗某在李修会的帮助下成功戒掉了毒瘾,曾经支离破碎的家庭也重回幸福的四口之家。

    多年来,李修会以独到的教育方式转化了多名涉毒人员,挽救了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李修会响应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新苗实验学校采取“禁毒+扶贫”的工作模式,用自己的努力反哺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她总是说:“我是一名党员,是土生土长的摩尼人,是党和摩尼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支持着我们学校的成长。所以在办好学校的同时,我也要参与禁毒扶贫,努力回报党和人民的恩情,助力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李修会对山区孩子的爱,对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着自己的孩子以及新苗实验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大儿子成锐和儿媳刘付玉也选择了从事教育事业,成为了新苗实验学校的教师。成锐告诉记者,“我们将和妈妈一样,为毒品预防教育事业继续奋斗,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无毒品侵害的美好明天。”

当前:1版(2020年06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