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本领图报国
杜庆君

    能加工六分之一头发丝精度的工件,对处理螺丝和丝锥折断这种大家头疼的难题,作为中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铝合金厂钳工、数控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雪松有自己的绝招。

    1992年技校毕业刚进入工厂的张雪松便在唐山市的职工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2009年,张雪松成为了河北省钳工和数控装调维修工双料技术状元。

    2005年,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开始试制铝合金车体,当时正值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谈判引进高速动车组制造平台的关键时期。张雪松深切地感到,铝合金车体能否试制成功,关系着与西门子公司谈判能否成功。这个项目,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期待和重托。一没经验、二缺装备的张雪松等第一代高铁工人,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铝合金车体试制成功。面对巨大压力,张雪松带领工友积极想办法迎难而上。铝合金车体用的型材在焊接后变形复杂,摸不着规律。往往前一天实验成功的方法第二天又不好用了。急得张雪松连吃饭、走路时想的都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经过日思夜想,他总结出了规律,把影响焊后变形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了环境因素、预处理因素、焊接设备及参数因素、工装预加反变形因素、压紧位置因素等五方面的影响。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后,找到了每种因素对车体焊接变形的影响,张雪松和焊工讨论焊接参数。确定反变形量。经过逐步摸索,他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装夹和调修方案。解决了焊后变形调修问题。带领班组员工啃下不规则变形这块硬骨头,掌握了铝合金车体试制的各种技术参数。在试制过程中,内定位等工装原设计调中心线时需移动整个工装,费时费力。而且尺寸精度也难以保证。张雪松改进了内定位等十余种工装、制作了多种适用于铝合金车体焊接的专用卡具。试制的周期紧,张雪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顺利完成了铝合金车体试制,为高速动车组制造平台的引进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铝合金车体生产线由30多台、价值5亿多元的进口大型数控设备组成,每天这些设备都要完成焊接上千米,加工4辆铝合金车体。这些设备维修和保养,是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了熟悉不同厂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要求,张雪松翻阅了十几家设备厂商的保养手册。沟通咨询了多家国内润滑油的提供商,用国产润滑油替代了一部分价高、采购周期长的进口油脂,降低了维护成本,降低了润滑油的储备需求。张雪松用所学知识,探索总结了设备“周期定点养护”模式,对所有数控设备的保养指标都做了量化处理,建立了完整日、月、季度、年,阶段清晰、项点准确、操作性强的系统保养体系,大大减少了数控设备的故障率,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运行。这些年来,张雪松工作室适时召开“攻关讨论”会,“绝招”演示会,通过现场“导师带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每年工作室都要完成技术创新100余项。

 

当前:A4(2020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