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传三代 勤劳家风代代传
——记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山西省大同市孙秀兰一家
薛 克

    今年55岁的孙秀兰是山西省大同市城区环卫处清洁一公司清扫组组长,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孙秀兰家庭是标准的“环卫之家”,一家五口人中,祖孙三人都是环卫工,不仅用行动诠释了“一把扫帚传三代”,更是文明家风的代代相传。2016年12月12日,孙秀兰一家被评选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孙秀兰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青春年华献给环卫事业

    孙秀兰的家庭是个平凡而幸福的五口之家,却把“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传承了三代:孙秀兰的父亲孙占元1951年就拿起大扫帚,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孙秀兰如今也干了37年;女儿刘赛受到姥爷和母亲的影响,201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她也接过了环卫工作的“接力棒”。

    父亲孙占元教给孙秀兰“要干活,就要有干活的样子,要干,就要干好。”无论寒来暑往、刮风下雨,孙秀兰都是早上三更起、灯火夜归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交付给脚下的大地。孙秀兰每天在路面上至少保洁20遍以上,一片废纸、一个烟头都不放过,保证垃圾在路面上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安全,大多数居民宅在家,但作为环卫工人,孙秀兰和女儿依然“早四晚十”照常工作,清扫街道,清除垃圾,“逆行”在大同市的大街小巷。

    助人为乐是这个环卫之家的“传家宝”

    姥爷、母亲身上的橘色成了女儿刘赛自小向往的色彩。“从很小的时候,她写完作业,就要我出去工作时带着她。”孙秀兰说,女儿刘赛小时候在市中心的红旗广场,手拿一把大扫帚认真干活的场景,引来了围观市民的阵阵赞许。受家庭的影响,从小无论走到哪里,看到路上有垃圾,刘赛都会捡起,找到垃圾箱扔进去。

    孙秀兰的清扫组有43名清洁工,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生活困难。孙秀兰很体谅他们的难处,对待他们就像亲人一样,只要能帮上忙的就一定尽力去帮。有一次,组里的清洁工老冯,因妻子患心脏病住院急着用钱。孙秀兰得知这一情况后,悄悄把给孩子准备的3000元学费拿出来,去医院帮他交了医药费。有人好心提醒孙秀兰,你不怕他还不了吗?孙秀兰说:“救人要紧,他什么时候有钱就什么时候还吧。”

    孙秀兰还是大同市劳模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和女婿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和睦善良好家风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早出晚归的孙秀兰很少有闲暇顾及家庭。孙秀兰的爱人刘小雁是位园林工人,能够按时按点下班的他,成了孙秀兰尽心工作的最大保障。“她在外面风风雨雨跑一天,挺辛苦,我就是想着她回了家能歇口气,吃口热乎饭。”刘小雁说。这个50多岁的男人,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样样在行。孙秀兰说:“每天很晚回到家看到他仍在忙活,心里觉得惭愧的同时又感到很欣慰。”

    孙占元自老伴过世后一直独居,他知道孙秀兰工作忙,不让她总过来看自己,就每天给女儿打个电话让她放心。女婿刘小雁更多地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他隔天会过去看望老人,顺便带上做好的饭菜。在孙秀兰爱岗敬业的背后,丈夫刘小雁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家和万事兴的含义。

    丈夫如此爱护自己,孙秀兰与婆婆自然非常融洽,结婚20年来,孙秀兰从未与婆婆发生过争执,这也为女儿刘赛树立了榜样。刘赛对自己婆婆也是孝顺有加,婆媳亲如母女,刘赛常说:“婆婆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觉婆婆就是妈。”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孙秀兰一家以敬业的精神洁净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以优良的文明家风引领文明新风,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文明内涵,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当前:B1(2020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