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人情攀比的“面子”,拿起精神富裕的“里子”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乡风文明建设掠影
旦正措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为目标,以刹住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为重点,使农牧民群众逐渐放下了人情攀比的“面子”,拿起了精神富裕的“里子”,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乌兰县通过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吸引了群众的参与,掀起了立新规、除陋习、树新风的热潮。

    文明村劲吹文明风

    走进乌兰县希里沟镇的全国文明村镇西庄村,一排排新建的农家小院,整齐地排列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

    西庄村是一个蒙古、藏、回、汉、撒拉、土、朝鲜、东乡8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农业村庄,有村民2514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省级“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和“平安家庭示范村”、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西庄村制定《西庄村红白理事会章程》《西庄村红白理事会流程图》,将移风易俗要求写进村规民约,规定喜事彩礼最高不超过6万元,一般村民随礼最高不超过200元,亲属随礼最多不超过500元,酒席每桌标准限500元。村民们的负担减轻了,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儿浓了,有力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和文明村创建工作。

    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宣传好的家规家训,让良好的乡风体现在村里的角角落落。现在,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乡亲们都会去帮忙。

    成立了老年文艺队、戏曲协会,过年过节耍社火、扭秧歌、唱歌、演戏,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平介绍,西庄村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出现了喜人景象:读书看报的多了,闲聊酗酒的少了,家庭和睦相处、勤劳致富的多了,闹矛盾、讲是非的少了,治安满意率达96%以上。

    强村富民有奔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乌兰县柯柯镇中村村两委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能人经济”带动,以入股企业保本分红、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引导发展服务产业为路径,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企业推动、能人示范、群众参与的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良好格局。

    2012年7月,中村党支部书记雷有德看准生产砖块的项目,通过整合东、中、西、新村扶贫项目资金,投资2260万元,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乌兰县环宇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从四个村招收职工109名,职工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每年为四个村增收230万元。

    红色教育领潮流

    在莫河纪念馆,上世纪70-80年代手绘的青藏路线图,90年代雕刻的花岗岩骆驼……都在默默见证着莫河骆驼场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海西州乌兰县莫河骆驼场累计投资1420万元,建设了“莫河骆驼场森林康养基地”,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莫河骆驼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

    莫河骆驼场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建立起历史与现实联系的通道,拓展了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平台,构建了理论与实践连接的脉络,使党性教育在参观者的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

当前:B1(2020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