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群众需求 文明实践才会有实效
徐友才

    今年5月份以来,河北唐山丰润区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居实践站的平台阵地作用,组织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深化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6月27日 河北文明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举措。能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关键在于如何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毋庸置疑,只有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明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够真正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正如河北唐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探索出来的经验——一切围绕“对接群众需求”为工作方向,不仅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参与度,把文明实践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而且使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对接群众需求,是文明实践取得成效的有效路径。文明实践,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感到满意、得到实惠。既然如此,各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中,在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时,就要始终想到如何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惠及群众。如果在组织策划文明实践活动时,事前不调查研究掌握一手材料,只是为了搞形式、走过场,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这样的活动又有何意义?由此可见,对接群众需求既是文明实践的题中之义,更是取得文明实践成效的有效手段和路径。

    对接群众需求,文明实践才会受欢迎、有市场。文明实践,是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到底是“做虚功”还是“让群众得实惠”,取决于文明实践的目标和方向。如果是搞形式、做样子,自然无法取得活动的成效,也不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反之,文明实践接地气,及时回应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各种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心坎上,真正使老百姓看到文明创建的“真金白银”,文明实践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才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才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当前:B2(2020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