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黄豆酱
高自发

    早晨,掀开酱缸打耙子。兴之所至,就拍了一个视频,发到朋友圈。没想到反响特别热烈,连多年潜水的东北“老铁”都出来点赞,直呼勾起了儿时的记忆,而南方人却好奇地问:“这黄汤是酱?怎么做的?”

    在东北,制作黄豆酱是一个大工程。一到腊月,选籽粒饱满的黄豆,洗净后上锅,添水大火烧开,然后小火慢煮,直至熟烂。黄豆捞出沥干水,用擀面杖擀碎——如果喜欢吃豆瓣,就不要擀得太碎。然后把豆面儿捏成酱块,反复摔打得结结实实。酱块放在通风处晾晒一两天,待表面干爽了,就用报纸包好,放在暖和的地方发酵。早些年农村没有暖气,酱块多数都放在火炕或火墙上。酱块很快就会发酵,长了白毛,味道浓到熏人。农历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是下酱的好日子。把酱块表面刷净,掰成碎块,用清水泡到缸里,按照一定的比例撒上精盐,盖上白布,放到太阳晒得到的地方。这期间要天天打耙子,也就是用木质的酱耙子把酱搅动,酱块就慢慢融化。发好的酱,一打耙子,酱香浓郁,特别诱人。

    早些年在东北,黄豆酱和冬储白菜地位一样高,谁家要是有一缸黄豆酱,一年的日子都踏实。蘸酱菜、打饭包等等东北人最爱的“大餐”就都能实现了。

    蘸酱菜,只需一碗酱、几样蔬菜就成了。可生食的蔬菜都可以蘸酱吃,比如小白菜、生菜、苣荬菜、婆婆丁、小水萝卜、旱黄瓜等。每一顿的蘸酱菜,所蘸之菜可能都有所不同,并随着时令有所变化。春天,主菜是野外挖的水灵灵苦巴巴的婆婆丁;夏天最好,生菜、香菜、小白菜、苣荬菜、小水萝卜各式各样;秋天则以白菜、黄瓜、萝卜为主。总之,蘸酱的菜,可以随意组合,逮着啥蘸啥,但甭管怎么组合,必不可少的一样是大葱。大葱一般是以佐料的身份出没于厨房的,但是东北的大葱在吃蘸酱菜的时候,就从佐料升格为菜了。大葱蘸大酱,可是能佐全家人一顿饭的。

    当然,如果再炸上一碗鸡蛋酱,那就更美了。在东北,鸡蛋酱可以百搭各种蔬菜。只要经它一涂抹,所有的蔬菜似乎就有了灵魂。打饭包,必须用鸡蛋酱。折一个大片的白菜叶子,摊开来,倒上小半碗二米饭(大米小米混合蒸熟的饭),扯几片葱叶子,夹上一绺儿香菜,再放上鸡蛋酱,小心地卷起白菜叶子,包成一个饭包,捧着蹲到墙旮旯里,一顿饭就解决了。在东北人眼里,和咸、香、鲜味十足的饭包比,其它菜都会黯然失色。

    早些年,大家住平房,做酱也方便,农村家家有酱栏子。酱栏子其实就是木栅栏围着一个大酱缸,酱缸上蒙着白布,平时上面扣着洋铁皮做的洗衣盆遮蔽风雨,晴天大太阳,就揭开洗衣盆晒酱,让太阳光照进来,把黄豆泥、黄豆瓣晒得咕嘟咕嘟冒泡泡。不能揭开蒙布,防止苍蝇飞进来,这会坏了一缸酱。

    如今住楼房的人家越来越多,做黄豆酱的越来越少了,即使有,多数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一代缺乏兴趣,也没有精力,更不会做酱。反正市面上有卖的,想吃就买一袋,方便得很。只是我觉得,市面上的黄豆酱,没有自家做的味道好,也许是吃惯自家的东西,舌尖上有了记忆吧。

当前:A4(2020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