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明风尚 彰显时代特色
——山西省大同市志愿服务工作掠影
思瑜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立足新时代,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市委文明办根据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办关于“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的工作要求,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社会化、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市成立各级志愿服务组织465个,注册志愿者214777人,开展项目601个,项目总服务时长149580小时。

    危难面前显担当

    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态势,大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第一时间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倡议书,全市20余万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前往战疫一线,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全市各县区党员志愿者和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也迅速响应集结,全市有15支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共287名心理服务志愿者为群众提供了1200余次的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团市委依托省青基会在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一元捐”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善款100万元,并筹集了5000个口罩全部捐赠给大同市红十字会。截至目前,全市志愿者发动捐款约300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约220余万元。

    雷锋精神代代传

    “当自己穿上志愿者马甲、佩戴好胸牌,调整好扩音器的那一刻,一种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在一次次志愿服务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人们的赞赏、信任和鼓励。”纪伟杰说。2019年,65岁的母亲张灵芝在女儿纪伟杰的影响下成为了大同市博物馆中年龄最大的一名志愿讲解员,不久后,纪伟杰10岁的女儿程纪奥也成为了一名小小志愿者。作为专职司机的纪伟杰父亲纪广,一直用实际行动默默地支持着妻子、女儿和外孙女。

    张灵芝一家的故事,只是大同市博物馆众多志愿者当中的一个缩影。在大同市博物馆,有许多夫妻搭档做志愿者,大同大学每年还会有15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新旧更替接力做志愿服务。2017年以来,大同市博物馆每年都会通过与当地各大中小学校合作及线上线下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如今,馆内志愿者保持在500余人,涵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人均全年服务时长约为150小时。此外,博物馆定期组织志愿者和社工开展以城市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各类公益沙龙,例如茶道、书画、泥塑、纸塑等。

    城市一抹亮丽红

    如今,在大同市,志愿者遍布大街小巷、车站公园、乡村学校,他们积极参与推动爱国卫生季活动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美化城市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开展文明行为劝导……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城市的温暖与感动,他们是城市中一抹亮丽的红。

    平城区振华南街党工委积极响应文明创建工作,志愿者们拿着铲子、喷壶、扫把、簸箕等工具,对辖区内卫生死角、生活垃圾、小广告等进行清理,还居民一个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活居住环境。此外,振华南街党工委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佩戴红袖标,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截至目前,振华南街党工委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制作文明城市宣传公益广告1000余块,条幅30余条,张贴海报60余张。

    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今后,大同市的广大志愿者将始终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播爱心,传播文明,让城市更有温度,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基层开花结果。

 

当前:B3(2020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