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蚊帐伴时光
缪士毅(浙江)

    夏天蚊子多。蚊子容易传播疾病,使用蚊帐是避免被蚊子叮咬的有效途径,可以降低染病风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农村,蚊帐可算得上普通百姓家里的奢侈品了。记得小时候,我家里有一顶白色的纱蚊帐,蚊帐顶部呈长方形,四面帐幕下垂,正面有开口,就是蚊帐门了。蚊帐门可随时掀起,并可挂在两边的蚊帐钩上,方便上下床。每逢夏天挂蚊帐时,将两根竹竿横在床上方,再把蚊帐顶端四个角及每一边的中间位置用布条系在竹竿上,这样就挂好了。那时我家是个大家庭,可家里蚊帐仅有一顶,面对人多蚊帐少的矛盾,父母让我们几个孩子挤在有蚊帐的床里,自己则睡在没有蚊帐的床上,只能依靠点土制蚊香来驱蚊,那蚊香有股怪味,效果也一般。真可谓“一顶小蚊帐,殷殷父母心”。

    如何防止蚊子躲进蚊帐内,可有学问呢!我依稀记得,床上有了蚊帐,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蚊子昼伏夜出,常常白天钻进蚊帐,躲在里面不出来,夜里再伺机叮人。于是入睡前,将蚊帐中的蚊子赶走,便成了父母的必做动作。这不,一吃罢晚饭,父亲或母亲就拿着扇子走进房间,先将蚊帐门掀开,再使劲用扇子将躲在里面的蚊子赶走,对个别附在显眼处的蚊子,就直接用手掌将其拍死。不仅如此,还要将蚊帐里面再仔细检查几遍,直到再也找不出蚊子了,才用夹子将蚊帐门关严,以防蚊子乘虚而入。有趣的是,小时候我凭着好奇,去驱赶蚊帐里的蚊子,可是不懂窍门,往往难以将蚊子尽数驱走,人一躺下,潜伏的蚊子就得意地唱着歌飞出来。难怪父母总不放心,即便孩子们用扇子驱赶过蚊子,父母还得再仔细地检查一遍。

    夏天,夜幕降临之时,最让孩子们高兴的就是捉萤火虫。我小时候,就乐此不疲,轻手蹑脚地走到瓜果藤蔓旁,发现萤火虫时,飞快地用两只手掌一拢,萤火虫十有八九能落入手掌之中,再赶紧将其装进玻璃瓶或尼龙袋中,待捉到一定数量时,便回屋将其悬挂在蚊帐门的钩上。过不了多久,我就在萤火虫发出的一闪一闪亮光中美美地进入梦乡。对女孩子来说,爱花是天性。每当夏天茉莉花绽放时,我的姐妹总喜欢从房前屋后摘些茉莉花,并将花悬挂在蚊帐上,引得满室生香,烦暑顿减几分。

    在我成长的重要阶段,总有蚊帐相伴。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上高中是住校的,为了考大学,夏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全靠一顶蚊帐避开蚊子的叮咬,时常还躲在蚊帐里凭借微弱的灯光,挑灯苦学。考上大学之后,我又带着高中时用的那顶蚊帐,走进大学校园,在它的陪伴下完成了四年学业,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参加工作之后,尽管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但我对蚊帐的情感始终如初、难以忘怀。

    在我的家乡,蚊帐还蕴含着满满的亲情。出嫁的女儿每逢端午节都要回娘家探亲,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娘家要赠送女儿一些礼物,其中定有一顶新蚊帐。而当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娘家也都要买一顶小蚊帐,作为孩子百日宴的礼物。

    如今,尽管各种灭蚊器、灭蚊药层出不穷,但蚊帐因其健康环保,仍为不少人所喜爱,我更视蚊帐为生活印记的载体,将它珍藏在记忆的长河之中。

 

当前:4版(2020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