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想引领,推进“三个中心”贯通融合;“村民说事”制度,筑牢基层发展的根基;“乡村课堂”将党的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传递给群众……在北京市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形成了全域推进、满城开花的生动局面。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自2018年成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以来,延庆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突出首善标准, 站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高度谋划落实任务,集全区之力,形成“一个主线、两条路径、三个结合、 四个聚焦”的工作思路,构建“3+3+3+4”工作格局,渐次拉开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蓬勃发展的大幕。
如今,遍布城乡的理论宣传,精彩纷呈的志愿服务,主题突出的实践活动、包罗万象的惠民举措……一颗颗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延庆发芽开花,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浸润着百姓生活。

冬奥知识竞赛
顶层设计
绘就文明实践发展蓝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党的领导是根本,顶层设计是关键。作为首都唯一的先行试点区,延庆区充分挖掘区域资源和优势特色,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延庆样本”。
为进一步深化试点成果,创新推动试点向“示范点”转化,延庆区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定位,在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人心、“三个中心”贯通建设、盘活资源统筹志愿服务、满足基层公共服务需求等方面狠下功夫,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之成为全区上下尤其是农村地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凝聚起35万延庆人民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推动延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广泛群众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
在顶层设计上,聚焦思想引领,打破资源条块分割,认真谋划“一个核心、两项基本原则、三个目标”的贯通融合思路和路径,依托“北京延庆”APP手机端平台,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资源,努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三个中心”贯通的“延庆”样本。
在制度创新上,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出台了《延庆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从疫情防控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准化服务体系到完善“延庆乡亲”志愿服务体系,详细地安排了5大项、21小项工作内容。
在排兵布阵上,先后为大庄科乡、张山营镇、延庆镇等乡镇、街道的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并陆续成立4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为引导全区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延庆区还不断强化绩效考核,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月度点评会、年度党建考核和意识形态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


盘活资源
推进“三个中心”贯通融合
“贯通‘三个中心’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巩固壮大基层宣传阵地的基础工程,是宣传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市贯通“三个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如是说。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延庆区认真贯彻落实贯通“三个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聚焦思想引领,依托 “北京延庆”APP手机端平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延展到网络空间,推动“三个中心”技术平台、转办流程、传播渠道、融媒载体的整合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协调联动,新闻资讯“一端送达”,服务群众“一网通办”,群众诉求“一键办理”,网上网下协商共治,汇聚起贯通“三个中心”的强大合力,努力打造“三个中心”贯通的“延庆样本”。
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延庆区在北京延庆APP开发“延庆号”模块,以延庆传媒联盟为基础,有序组织区内各政务单位和社会新媒体集体入驻,成为权威声音发声的重要阵地以及群众获取区内资讯最便捷的平台,实现新闻资讯“一端送达”。目前,已有92个街乡和部门、63个社会新媒体入驻“延庆号”。
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设“你说我办”栏目,链接“我需要”“网上12345”等群众诉求收集渠道,为群众主动提供便利的诉求表达渠道。此外,还搭建起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线上渠道,通过“创城随手拍” 栏目,用镜头劝阻不文明行为。该栏目自2020年4月25日上线以来,共曝光乱停车、垃圾随处扔、闯红灯、占用车位等问题1788项,其中800条相关问题已得到整改和解决。
此外,延庆区还加强线上政务服务资源的整合,聚焦群众需求,打造“指尖上政府”,优化公共服务,接入便民地图、预约挂号等多项便民服务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信息库,实现服务群众“一网通办”,有效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党建引领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疫情期间冒着风雪值守的志愿者

刁千营村街巷长例会——“村民说事”
“我家院子里的水井管道漏水了,请您帮忙修一修。”今年3月的一天,康庄镇张老营村村民张爱军向街巷长张富强“求助”。张富强第一时间将情况向村委会汇报。随即,村书记张文利召集人员在“村民说事儿”会议上讨论后,第二天便组织人员修好了水管,解决了张爱军的难题。
如今,在张老营村,村民遇到难题,都习惯第一时间向包片党员反映。“‘村民说事’制度融合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功能,把谋划权、商定权、监督权交给村民,畅通了村民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康庄镇党委书记马红寰说。
为创新基层治理,延庆区坚持把群众自治、民主建设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出“村民说事”制度,实现了为民服务再深一步、联系群众再进一层,形成了“你说事,我办事,你放心”的良好局面,并探索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在镇域内建立“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总牵头、‘两委’干部包片包楼,党员包街联户”工作模式,形成“网格长—二级网格长—街巷长”的金字塔式结构,是“村民说事”制度的强有力后盾,让村民想说事时,知道找谁说。
为进一步搭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延庆还制定了《关于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党建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对组织架构、职责、任务、推进方式方法等进行了明确。
同时,延庆区还建立长效机制,提炼和归纳出乡亲议事“四步工作法”,要求各村、社区结合民情信息征集,做好日常“村民说事”。结合“六个一”工作任务,开展固定议事。结合“点亮微心愿”,诚心高效办事。结合民情信息大数据库,让群众评事。目前,乡亲议事已从面对面说,发展为“网格说”“线上说”“现场说”等新形式,引导村民从简单说事过渡到谋划村级发展。
此外,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延庆区还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解决群众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思想引领。同时,构建了民情信息大数据库,出台《关于推动开展“办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治理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以未诉先办的暖心成效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凝聚精神力量
“各位村民注意了!最近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调到三级了,有人准想着,没啥事儿了,那不行,戴口罩勤洗手,肺炎不会主动找……”炎炎夏日,延庆区沈家营镇下花园村的“大喇叭”里,响起村书记地道的延庆方言。
“村书记播报”在延庆区村村都有。今年年初,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疫情防控、防汛、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的“硬核”宣传平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引导,是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作为北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2018年10月以来,延庆在18个乡镇街道建立文明实践所,在423个村庄和社区建立文明实践站,全面展开思想引导、志愿服务、爱心公益、乡风文明等各类实践。
夏日的傍晚,井庄镇的村民们于晚饭后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上“乡村课堂”。每晚6点到8点,夜读、夜话、夜校三项活动交叉开展,村民们隔桌落座,来自区里的老师、镇里的干部有时将各项方针政策向大家讲解,并和大伙儿谈心,聊聊生活中的烦心事,共商解决方案。
不止是乡村课堂,如今,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切切实实地为群众带来了实惠。“以前是我们的困难和问题有人管,现在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我们的思想也有人管了,为乡村发展凝聚了力量。”一位村民说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延庆区的街乡逐渐呈现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年多来,延庆区积极培育群众性理论宣教特色品牌,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持续推出传播力广、时代感强、群众喜闻乐见、回应民生关切的融媒体产品,建好用好“延延提示”“村书记播报”“延之有理”“知识竞赛大比拼”等特色品牌载体,挖掘开设“十分钟知家乡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基层治理课堂”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理论宣讲活动,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起来、强起来,第一时间将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传达到村(社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进千家万户。

文明实践组织社会大讲堂活动

延庆乡亲服务世园会

点单派单
打开文明实践新方式
统筹盘活资源,构建点单派单资源统筹平台,依托资源开展“陪你共享天伦”等主题志愿服务,利用点单派单平台资源举办广场舞等文艺培训……自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区依托文明实践站建设,在盘活资源、发挥志愿队伍作用方面下功夫,收到了大成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聂庄村盘活闲置库房,将其装修成“三微、五室、一家、一讲堂”志愿服务平台,让大家活动有场地。“三微、五室、一家、一讲堂”,即:微博、微信、微课;党员学习室、村民电教室、益民图书室、村级卫生室、矛盾调解室;村民之家和道德大讲堂。在场地建设中,聂庄村特别注重以“走进新时代”为题,注重以文化人育新风,在有限的空间制作了宣传展画“党的光辉历程”,党的“一大至十九大大会主题及主要内容”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得以生动呈现。尤其是依托这些资源开展的“陪你共享天伦”“等你回家过年”“伴你共同成长”等系列志愿服务,真正地让村里人看到了家乡的新变化和新未来。
此外,聂庄村还通过村民点单的形式,组织志愿者开展广场舞、健身操、腰鼓、大鼓以及舞蹈等多种培训;村民反映老人吃饭不方便,村里就把建设老年餐桌的工作列入了计划;村民想学一些业务知识,村里就积极与文化站、社保所等部门沟通,为村民开展电商知识、灯笼制作、衍纸画、葫芦烙烫、电工等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人次参加培训,村里的助乐、助洁、助教、助医、助餐等志愿服务也已常态化开展。
聂庄村的志愿服务只是全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延庆区明确自身职责,围绕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与村民自治的复合效应。同时,健全完善延庆乡亲志愿服务体系以及三级联动的志愿工作格局,统筹区、乡镇(街道)、 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力量,还开设了“我志愿”“志愿团体”“活动发布”及服务项目招募报名、扫码记时、服务评价等栏目和功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文明实践接地气才有生命力。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延庆区发挥首创精神,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接地气、有特色的新路径,结合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以不同的形式将文明实践落在实处,激发了文明实践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