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位于江西省的西部,有“江南煤都”之称。近年来,在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萍乡市十分珍视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条依托红色文化,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科学发展路径。
以红色资源为依托
营造崇德氛围
萍乡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底蕴,依托秋收起义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红领巾纪念馆等,讲述好毛泽东、刘少奇、卢德铭、凯丰等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不断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本周六市萍乡好人馆将举办一场道德模范的讲座,欢迎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前往参加。”这是萍乡电视台和电台播出的“红色文化讲堂”的一则预告。像这样面向市民举办的“红色文化讲堂”预告每周都会出现在当地的电视台、电台和《萍乡日报》。现在,萍乡市民已把参加这样的“红色文化讲堂”当成了一种休闲学习度周末的方式。据悉,“红色文化讲堂”是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一项,每周都会对市民免费开放,为群众献上精美的红色文化大餐。
萍乡市还致力于通过红色文化艺术载体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如创作了以开国将军甘祖昌为原型的电影《有这样一位将军》;根据“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事迹创作了广播剧《本色》,并获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每年7月—8月,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
丰富民生内涵
近年来,萍乡市以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严格工作标准、加强改进创新、提升创建水平上下功夫,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萍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更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创建,全市的一大批农贸市场得到了标准化的改造提升,解决了“小菜场、大民生”的问题,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一大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得到了彻底的整治改造;建成了一大批公共厕所,让群众如厕更方便;乡镇、街道都建起了文化站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了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乐园。同时,通过体育运动、便民市场、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等“便民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文明交通、文明养犬、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的强力整治规范,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让道德的阳光、文明的雨露温暖滋润了昭萍大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增强,赢得萍乡百姓的高度认同和衷心拥护。
以实践养成为目标
拓展志愿服务
萍乡市坚持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载体,深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800多支,注册志愿者26.5万人。为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该市充分发挥典型的能动作用,组建了“优秀志愿者报告团”进行宣讲,以身边事教育影响身边人。通过征集、创作、宣传歌曲《最美的人是你》《萍乡志愿者之歌》,微电影《段华胜》《爱在身边、幸福你我》等,号召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并建立了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困难志愿者帮扶关爱等系列常态化保障机制。同时,率先建立了“市级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规范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协调管理、项目对接、组织孵化等职能。此外,该市的志愿服务中心还根据全市公益需求,给予新成立的组织3000元的启动资金支持,在市志愿服务中心提供办公场地,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培训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志愿公益组织、专家学者的联系,邀请他们来举办论坛交流活动,引导全市志愿组织更加专业化、制度化。
在志愿服务水平得到大力提高的基础上,萍乡市还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如以“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每年举办“公益在我心”志愿广场文化节,全市的公益组织、爱心单位、爱心人士齐聚广场开展爱心活动,传递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