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笑脸”盈门,文明乡风扑面而至
杨娜

    近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周闸村3组的村民马学琴干完农活回到家,看见公公苏玉华正在整理庭院,她赶紧上前帮忙,清扫地面、浇花洒水、归置杂物……不一会儿功夫,小院就恢复了整洁有序,他们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笑容。

    “去年,我们庄子经过镇上的美丽村庄项目改造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家家户户的农家院落都越来越美,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我家院子以前因为堆放了很多的农具和杂物,显得比较乱。自从今年5月份开始推行乡风文明‘笑脸’积分制后,邻居们都在比谁家得的‘笑脸’多,‘笑脸’贴到自家门上,不仅脸上有光,并且积分还能用来兑换生活用品,是实实在在的实惠。”马学琴高兴地说。

    曾经习以为常的家事,也是关乎乡风文明的大事。现在,这样的观念转变,不仅发生在马学琴家,也正成为村里人的共识。如今的周闸村3组,整洁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各家的门口,道路两旁的绿植生机盎然,一排排路灯整齐划一,美观的墙绘从巷口向村庄内部绵延,呈现出一派新风貌,而家家户户门前的乡风文明“笑脸”公示牌,更是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明素养。

    “去年,我们在朱渠村试点,实行环境卫生‘笑脸’积分制,通过‘笑脸’评比、积分兑换等制度,建立起了长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今年,我们把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实施乡风文明‘笑脸’积分制,开展文明实践、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四张‘笑脸’评比活动。”高闸镇镇长赵小林表示,该活动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群众争当先进、勇于奉献的内生动力,着力推动乡风文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使乡村面貌呈现出新气象。

    “我家环境卫生一直是‘笑脸’,上次还被镇上表彰了呢!”朱渠村村民顾建琴说起自家的“笑脸”评比情况时满脸笑容。她说:“今年镇上‘笑脸’评比的项目增加了,每个月不仅评比环境卫生,还要评比志愿服务,听说到了年底还要评一次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我现在每个月都积极参加村子里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志愿服务,有时候帮忙发宣传资料,有时候帮老年人打扫卫生。上次镇上举办西瓜节,我还作为志愿者帮忙维持会场秩序,争取今年我家不只环境卫生得‘笑脸’,其它方面也全得‘笑脸’。”

    高闸镇党委副书记王琦介绍,该镇以朱渠村和周闸村3组为试点,推行乡风文明“笑脸”积分制工作,试点群众700余户。乡风文明“笑脸”积分公示牌设4张脸谱,其中文明实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每年进行一次评比;移风易俗以利通区移风易俗“利八条”为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倡导群众文明守礼,破除低俗陋习;环境卫生与志愿服务则每月进行评比。村民可累计积分,使用积分到“笑脸”积分银行兑换生活用品。

    文明激发正能量,和谐乡村促振兴。高闸镇实施乡风文明“笑脸”积分制,开展的文明实践、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四张“笑脸”评比活动广受群众好评,是利通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缩影。

    利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宁表示,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近年来,利通区在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文明新风吹进了乡间,也吹进了老百姓的心里,提升了农村群众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前:B1(2020年08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