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澄江美如画 文明花开幸福长
——云南省澄江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杨诚  张馨元

澄江市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大会

龙街街道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惠民演出

美丽新村——马房村

道德模范宣讲进社区

开展保护抚仙湖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云南省澄江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总目标,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导向,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倾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的良好形象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网格长制+街长制”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创建“七项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和开展“美丽县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强化生态引领

    突出“布全局、谋全篇”

    澄江市地处云南省中部,自然资源独具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世界级名片。其中,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蓄水量206亿立方米的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战略备用水资源,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

    澄江的发展与抚仙湖保护息息相关,唇齿相依。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高度重视抚仙湖的保护治理,把长期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规划发展高端、简约、精致的文化旅游业,实施了入湖河道治理、环湖生态移民搬迁、面山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保护治理工程,始终涵养自然生态,让人与自然、人与湖水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协调推进抚仙湖流域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筑牢抚仙湖全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澄江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前提,以控源截污为根本,以河道治理为重点,以生态修复为基础,以常态化管理为保障,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全力推进环湖生态修复、流域截污治污、农业面源防治、入湖河道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

    今年2月,澄江撤县设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把一座曾经的县城建设成为国际城市,是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澄江市委书记孙金会表示,澄江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开放兴市、旅游强市”三大战略,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

   强化高位推动

    突出“建机制、强机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澄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

    “您好,我是澄江文明志愿者,这是我们的《市民文明手册》。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乱丢垃圾,不要随地吐痰。”从3月下旬开始,每天早晨,一队队“红马甲”活跃在澄江市区,落实“门前三包”,清洁环境卫生,开展文明劝导。他们分别来自澄江市各镇(街道)、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驻澄单位。

    “目前,澄江市已印发《市民文明手册》22.5万册,印发倡议书、致沿街商户单位的一封信、致全市市民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资料21万份,设置公益广告牌8.6万块。”澄江市委宣传部部长魏丽萍介绍说。

    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澄江市创文工作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以撤县设市为契机,进入“三年一次创建成功”的冲刺之年,创建工作驶入快车道。

    今年2月,尚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澄江市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和各专项工作组组成人员、工作职责进行调整充实。加强日常创建工作,坚持创文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抓好网格化管理和街长制工作。

    3月,澄江市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鼓足干劲,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作风,全力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吹响了澄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

    4月,澄江市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日攻坚动员大会召开,玉溪市希望澄江市干部群众拿出抚仙湖综合保护治理“百日攻坚雷霆行动”的干劲,一鼓作气、尽锐出战,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5月,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积极推进诚信制度建设等8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创文工作中,澄江市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负责制,高位统筹创文工作。一是立足澄江实际,坚持全域创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的工作思路谋划推进创文工作。二是强化责任压实。建立“一天一过问、一周一研究、一月一调度、一旬一督查”工作推进机制,精准调度、精准施策,及时协调解决创文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市领导包片区、部门包网格、干部包户”制度,平均每天有95家挂钩单位的500余名志愿者在68个网格内开展宣传、文明劝导、门前三包督促等工作。

    建立街长责任机制。将城市建成区划分为5个街区由5位副市长分别担任街长,非建成区集镇由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街长,合力解决一批街区死角盲区和突出遗留问题。

    建立九大专项工作机制。将政务环境、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9块工作单独成块,划分工作责任、合力做好创建工作。

    建立工作统筹机制。以创文为统领,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云南美丽县城创建、云南健康县城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简称“三创一复审”)统筹开展,合力共创。

    打造平台抓共建,开通创文群众服务热线电话,建立畅通的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处置机制,强化问题线索核查交办和跟踪问效机制,确保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强化精细管理

    突出“强弱项、补短板”

    漏水的屋顶修好了,破损多年的小区道路修复了,单元楼安上了防盗门……这是创文以来,澄江磷化小区的住户杨溪感受到的变化。

    徐林仙是揽秀社区磷化小区临时党支部的书记,也是小区的业主。“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小区变化很大,外墙脱落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处理,还实行了党员楼栋长制度,现在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好,小区也更加安全舒适了。”徐林仙说,磷化小区对楼梯间的墙面更新、屋顶防水、门禁系统等25项进行了改造,每个住户却只需支付500元。

    在澄江,享受到福利的不只磷化小区的住户。澄江市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90个小区共3244户,总投资8000万元,于2018年10月开工。目前,除云珠小区(海绵示范小区建设)未完工外,其它小区已全部完工。

    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老城改造的同时,澄江市把创建工作的触角向城市的“里子”延伸,投入专项资金,成立督导专班,启动了老旧集贸市场提档升级和新建市场规范达标工作,对城区2个集贸市场的硬件设施及管理细节进行升级改造,并对标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准,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让市民在舒适的环境里购物。

    同时,澄江市启动了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着力解决“停车难”、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截污治污等问题。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廊、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城市道路的交通指引、标识标线、交通隔离栏,优化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

    眼下,澄江一批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城市的“毛细血管”逐步畅通,老街巷除了烟火气外,更添了清新气息。

    强化素质提升

    突出“扬正气、育新风”

    5月28日,2020年“新时代澄江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在澄江市的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何睿洁、贺颖等10名同学被授予澄江市2020年“新时代澄江好少年”称号。发布会上,生动地呈现了10位好少年乐观向上、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展现了澄江少年自立自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据悉,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澄江市始终坚持从学校教育抓起,在提升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同时,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从小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时,澄江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推选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从普通群众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7个探索点建设为契机,引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围绕开展保护抚仙湖志愿服务活动,推行河(湖)长制、路长制、山林长制,打造了以“高原湖泊卫士”为统领,持续深化新时代“仙湖卫士”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志愿服务队205支,注册志愿者2.1万余人。

    此外,澄江市依托领导包片、单位结对共建的机制,深入开展了“挂包联、转走访、做实事”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坚持每季度深入一次居民家中开展宣传教育和上门服务,到小区开展“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到一线发现问题、化解难题,让居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创文带来的好处和变化,通过干部的“奉献指数”收获市民的“幸福指数”。

    与此同时,澄江市持续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城乡文明共育共化、融合发展,各类细胞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强化全域创建

    突出“同心创、合力创”

    在抚仙湖北岸,有一个军马文化特色浓厚的村庄,相传为古代饲养军马之地,这就是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

    日前,笔者乘车来到马房村,刚下车就被满眼绿意的生态停车场所吸引。进入村子,一栋栋古香古色的民居古碉楼比肩而立……初遇这个洋溢风情的小山村,让人流连其中,难以忘怀。

    漫步其中,很难想象,这里以前竟是只有一条进村道路、四周田地污染严重、没有路灯的小村庄。马房村有611户共1757人,为保护抚仙湖,澄江市按照“四退三还”的要求,于2014年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共搬迁沿湖村民273户共856人。

    搬迁后,马房村在拆迁的区域建成了约17公顷、水容量达400立方米的生态湿地,在环湖路以北建成了集“截、储、调、回、净”为一体的生态调蓄带。此外,通过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马房村实施了民居住宅外观统一改造、道路硬化、截污治污、美化绿化、强弱电入地、公厕升级改造等项目,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人居环境的提升,为产业结构调整打牢了基础。马房村利用流转出来的约57公顷的土地进行招商引资,着力打造了悦莲、水生植物、熙和、大元、青禾5个农业庄园,种植荷藕约63公顷、苗木花卉10公顷、蓝莓约3公顷,构建形成了田园、庄园、研究所、湿地、调蓄带五位相融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民宿、餐饮经济,目前已建13家民宿和22家餐饮店,2019年实现收入3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作为澄江县第一个土地流转的村子,马房村已是变原地“起立”为发展“起跳”。为全面推进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创抚仙湖保护治理与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新局面,澄江市坚持走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和特色庄园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澄江市市长范永光表示,澄江还将继续加快“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将“生态+、旅游+、互联网+”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目前,“五镇”中的广龙旅游小镇、寒武纪小镇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广龙旅游小镇、立昌艺术小镇安置房建设快速推进;寒武纪小镇启动建设,海口仙湖古镇、路居小镇正加紧开展前期工作。“多村”正按“就近集中、北岸进城、南岸入镇”的思路进行“迁村并点”工作。

    在推进“一城五镇多村”建设过程中,澄江以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持续改善民生,加大农村转移转业培训力度,积极发展教育、医疗、科技等民生事业并向农村倾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以城市新风带动文明乡风,以城市优势文化资源支持农村文化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远山苍翠,岸柳青青。蓝天白云下,时光栈道两旁,盛开着各色美丽的鲜花。漫步在抚仙湖畔的石子沙滩上,波涛不停地拍打着岸边,令人心旷神怡……一幅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帽天山下徐徐展开,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正在呈现。

 

当前:B2(2020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