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很庆幸,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这句话来自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
是的,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但又不仅仅是。
英国诗人泰德·休斯曾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小孩,那是我们心中唯一真实的东西,是我们的人性,是我们的灵魂,是一切可能的魔法与启示的中心。
我的童年,是物质与精神都相对匮乏的年代,但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书的记忆。我小时候读书的渠道主要来自隔壁的一位大哥哥,他无偿地借给了我许多小人书,我的启蒙阅读就是从小人书开始的。我还读过《林海雪原》《欧阳海》《三毛流浪记》等许多小人书。只是那时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抓到什么就读什么,当时最盼望的事,就是能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书。
工作后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买书,这首先是一种弥补心理,想弥补童年的遗憾,也是想继续寻求那份单纯的快乐。小时候读过的和没读过的书,我都买了不少,像《绿野仙踪》《夏洛的网》《秘密花园》《窗边的小豆豆》《水孩子》《捣蛋鬼日记》等等,有些我看过了就把它送给学生,有些我舍不得送就自个儿留着,时不时地翻看一下。
也是“无意插柳柳成行”,因为我经常在课间的时候读书,刚开始时,只是有几个小脑袋好奇地凑过来想探个究竟——是什么让老师如此着迷?我笑着摸摸这些好奇的小脑袋,对他们说出我手中书的书名,或给他们读一段书里的故事,于是,这些书名就像一个秘密暗号,开始悄悄地从一个孩子传到另一个孩子,从一个孩子传向一群孩子……
还记得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在上下午的第一节课时,发现也许是因为教室里太过闷热,孩子们的情绪有点骚动。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绘本,对孩子们说:“给大家讲个故事吧!讲什么呢?讲一个可爱的小猪的故事吧!”我翻开绘本开始读书:“唏哩呼噜的爸爸是一头猪。他娶的太太嘛,真巧,也是一头猪!”才读了这一句,孩子们就笑了,他们仿佛一下子就忘记了夏日的酷热,安安静静地听起了故事。
想一想,在孩子们的眼里,一个手执教鞭声色俱厉地训斥的老师与一个手捧图书绘声绘色地读故事的老师该有多么不一样,这两种形象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情调、志趣和影响力。
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有一条神奇的心灵通道,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迷恋和钟爱,比如共享一本书的美好。教师应该是一盏盏灯,为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在生命的懵懂期指引精神成长的方向。我希望,我就是这样的一盏灯。
从讲台到课桌的距离,有时候恰好就是一本好书抵达童年的路程。教师是阅读者,是推广人,是守望者,所以,我愿意做那个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人。
来吧,咱们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