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实施《宁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一年来,对不同人群见招拆招分类施策,业绩斐然。截至目前,厨余垃圾有机质含量由一年前的36%升至62.9%,垃圾分类合格小区由30%升至69.6%,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季度考核中一直排名前三,将提早两年实现省要求城乡全覆盖目标。
为让居民尽快适应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一年来,全市2.5万名社区工作人员和近10万名居民志愿者共上门开展“敲门”行动24.5万次,开展桶边督导90多万次,共撤桶3.9万余个。
为解决定时定点投放给上班族带来的不便,宁波一些小区推出“微公交”举措,小区设“微站点”,“站牌”注明停靠时间,三轮车每天定点定时前来收取垃圾。
在沿街每户商家垃圾桶写上店名或门牌,要求自家垃圾分类倒入自家桶。目前,宁波全市共完成中心城区1000多条道路的“消桶”工作,沿街店铺垃圾桶精准分类率达95.6%。
在小区和学校设“搭把手”智能回收箱,引导居民和学生参与垃圾换钱。目前已累计完成“搭把手”回收网点建设2100多个,累计回收量10万吨,减少垃圾收运处置费约1600万元。
针对一些屡教不改、拒不分类的对象,一年来,宁波进行垃圾分类执法约20万次,处罚个人3000多起、单位1400多起,处罚金额79.2万元。
(《法治日报》 孙安清 范奕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