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内外兼修”让群众触摸幸福
漫步街巷,市容亮丽;走进小区,和谐宜居;信步公园,静谧怡人。在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更有不断涌现的凡人善举传递着阵阵暖意。作为乐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核心区和主战场,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通过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措施,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底蕴,让居民生活有“色彩”更有品质。
老城区 “变装”升级
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小区院落老旧、房屋破损、设施损坏、生活环境差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更成为城市发展和民生建设的短板。位于市中区通江街道牛咡桥社区的红旗小区就是存在较多问题的老旧小区之一。“以前我们小区脏乱差,现在可不一样了,环境好得很,很多街巷还成了网红打卡地。”近两年来的变化让66岁的红旗小区居民汪荣贵十分惊喜。
走进红旗小区,街巷虽窄,但干净整洁,经过粉刷后的墙面光洁亮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科普教育知识等跃然于墙面。“以前这里全是居民堆放的杂物、垃圾,又脏又乱。”牛咡桥社区党委副书记黄美洁指着一处干净的空地说,“并且以前街巷没有路灯,老年人出门经常摔倒,居民家里还经常遭小偷。道路也不好,一下雨,巷子肯定被淹。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爱出门了,邻里关系也不好。”
红旗小区所在的牛咡桥社区是“村转居”社区,上世纪90年代,牛咡桥村多次获得省、市、区荣誉。牛咡桥村转为牛咡桥社区后,“村转居”带来的社区治理问题逐渐凸显。如何重现牛咡桥村的辉煌?社区党委班子决定从改造老旧小区入手。
牛咡桥社区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着重解决红旗小区管道问题。“每到雨季,小区下水管道阻塞、雨水倒灌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苦了居民。”黄美洁说,经过多方协调,社区对红旗小区下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实现了雨污分流。2018年,红旗小区成立了党支部,组织辖区各单位、志愿者、居民一起粉刷墙面、灯箱,打造了“科技巷”“怀旧巷”“青年巷”“习法巷”“工会巷”等,并增设路灯、实现摄像头全覆盖、上线小区综合治理监控平台,小区治安得以根本性好转。“我们还建立了党群活动中心,开设了红旗讲堂开展普法教育,每月1号举行升旗仪式,开展红旗家庭评选等,让居民拥有一个和美之家。”黄美洁说。
据了解,市中区共有类似红旗小区的老旧小区700余个,近年来,市中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加强老旧小区治理,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老城区“变装”升级。
让居民得到
“零距离”关怀
“李大爷,我已经帮您缴过电费了,这是您的卡。空调的维修人员我给您约了下午三点,您在家等着就行。”“那边有免费的针线盒,您可以在现场使用”……近日,在位于市中区茶坊街的心连心邻里中心·通江站一楼大厅的志愿服务点位上,社区工作人员李林彦耐心地为前来办事的居民提供服务。大厅里的法律援助站、市民咨询、社会事务等点位,居民也有序地排队办理事务。“邻里中心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不仅能了解各项惠民政策,还能帮助我们调解矛盾、解决困难,为我们提供健身娱乐服务。”提及邻里中心的落地运营,居民张瑜赞不绝口。
心连心邻里中心是市中区破解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为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市中区聚焦群众需求,构建基层公共服务新模式,着手打造6个心连心邻里中心,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现代化治理。今年6月,心连心邻里中心·通江站率先投入运营,通江街道茶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搬迁至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筑牢基层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的综合治理中心、调解矛盾纠纷的邻里和善室、迸发智慧火花的社会创业中心、装满各类书籍的小型图书馆、供居民阅读休息的茶坊会客厅……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心连心邻里中心力求让居民得到“零距离”关怀,找到“家”的温暖。茶坊社区党委副书记徐丽萍告诉记者,在心连心邻里中心办事的居民还可领取一张附有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的便民卡,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工作人员。“我们还在党员活动室设置了‘回声壁’,居民可将自己的心愿等写在卡片上并张贴在‘回声壁’,我们收集整理后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除了打造心连心邻里中心,近年来,市中区还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推进“社区睦邻空间”“小区邻里空间”等项目建设,扩大为居民服务的覆盖面。
志愿服务
让城市更文明
8月30日下午,经历了8·18特大洪灾后的乐山再次下起了暴雨,来自市中区的志愿者在暴雨中紧急搬运捐赠给灾区犍为县的物资。同一天,志愿者还自发为受灾严重的犍为县五一村捐赠了生活用品。
9月20日,一场趣味十足的黏土手工体验活动在峨边沙坪儿童服务站举行,十余名小朋友参与。活动中,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制作手工作品,不一会儿,孩子们手中就呈现出形态各异的可爱造型,“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志愿者小周说。
援助灾区、黏土手工体验活动都是市中区嘉州五一八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的志愿服务内容。多年来,嘉州五一八志愿服务中心一直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常态化开展环保、义务理发、义诊义检、法律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和特殊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形成了“阳光天使助学”“儿童跳蚤市场”等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市中区一股强有力的志愿服务力量。
近年来,为弘扬志愿精神,涵养市民文化素质,有效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市中区坚持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全力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全区有注册志愿服务团体700余个,注册志愿者11万余人。我们还在医院、社区、景点等场所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广泛开展文明出行、弘扬优秀文化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市中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说,“要建‘文明城’,首先要培育‘文明人’。我们就是想从志愿服务这方面入手,塑造城市风骨,引领城市新风尚,让城市变得更文明。”

红旗小区彩绘墙

手工制作志愿服务活动

红旗小区彩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