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工小区居民为微花园鲜花浇水

老年人集体生日会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坚持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宗旨,瞄准创建工作中的短板,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重点解决老旧小区环境差、房屋老化等居民生活难题;科学对照创建“测评体系”,全力整治农贸市场遍地垃圾、违规占道经营等现象;举办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涵养市民的文明素质;建设美丽乡村,聚力乡风文明……多项具体措施的有效实施,是雅安市雨城区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塑造城市文明风尚的最好体现。
● 居民共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
近日,雅安市雨城区桐梓林社区通工小区比以往热闹了许多,小区的居民们忙着用绿植、花卉美化一块闲置的空地上。记者在现场看到,10余名居民分工合作,有的围栅栏,有的摆放花盆,有的浇水。桐梓林社区党委书记吉小燕止不住地夸赞大家:“微花园的所有花卉、盆栽都是由居民捐赠的,也由他们自己来搭建。”
居民共建“微花园”,是通工小区在“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居民自治”模式的推动下,破解小区治理困境、改善人居环境的生动实践。修建于1993年的通工小区是雨城区典型的“三无小区”,2018年,通工小区由青江街道桐梓林社区接管后,针对房前屋后杂草丛生、随处可见的“牛皮癣”以及时常发生的偷盗乱象等,小区党委多次调研,以着力解决小区存在的难点、痛点入手,设计出“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居民自治”的老旧小区治理模式,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自管委”四级联动体系,广泛整合资源,发动居民自管自治,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
“自从实施了这样的治理模式后,小区的环境、秩序都变好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吉小燕介绍,通工小区还利用“联包帮”网格化管理机制,在“联包帮”单位的协调帮助下处理小区的各类“顽疾”:收回长期被占用的停车场、修建绿化带1700平方米、整改破损路面以及为每个楼道安装智能灯等……2019年,小区党委还将闲置的房屋打造成了党群之家,设置了读书角、娱乐中心等,供居民休闲娱乐。
曾经的“三无小区”正逐步完成蜕变。吉小燕说,通工小区还将持续升级改造。“通工小区是雅安市原通工厂职工宿舍小区,有许多通工厂的记忆,我们下一步大打算还原通工厂的记忆文化,进一步丰富小区的文化内涵。”
● 志愿服务温暖社区
“邓廷荣老人:在您的生日来临之际,土桥社区党委、土桥社区居民委员会真诚地祝福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身体永健康,快乐永相伴!”当80多岁的邓廷荣从雨城区青江街道土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的手中接过生日贺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为多位即将过生日的老人举办了集体生日会。
每月25日为社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举办集体生日会,是土桥社区的传统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设立于2016年,旨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的退休人员比较多,所以我们每月会定期开展敬老志愿服务,包括举办集体生日会、义诊、义剪等。”社区党委书记卢德芬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土桥社区还探索建立街长制,每条街道配备一名社区街长和一名群众街长,在街巷开展日常巡查、问题解决、居民意见收集等工作。“社区街长是社区工作人员,群众街长则是我们发动居民群众主动参与选拔出来的。”卢德芬告诉记者,开展“街长制”志愿服务有助于改善街道环境和公共秩序,更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此外,针对辖区内的青少年群体,土桥社区还专门开设了未成年人安全网络教育课堂,通过网络教育课堂的“爱心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四点半课堂”等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并定期开展以绿色环保、勤俭节约、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同时,文明交通、暑期安全知识讲座、每周五党员微公益、卫生大扫除等志愿服务也常年在土桥社区开展。如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意识已在该社区蔚然成风。
● “诗意柏香”的华丽“蝶变”
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营造浓郁廉政文化氛围,田园森林风景区风光幽美静谧,村道院落干净整洁,移风易俗墙绘生动形象……当记者走进雅安市雨城区周公山镇柏香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近年来,雨城区以深化文明村创建为抓手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素质不断提升,社会风气文明向上。其中,柏香村便是在该项举措的推动下华丽“蝶变”的一面旗帜。
柏香村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南部,曾经是雨城区的贫困村。要想摘掉“贫困”的帽子,就得谋发展。2018年,村两委明确了以“周公山麓 诗意柏香”为总体目标,以“文化培根铸魂引观念,产业发展提升打基础”为总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振兴村经济。
通过深入挖掘村内历史文化传说,柏香村建造了柏香亭等9个木亭以及若水园等9个文化景观园。“木亭都是村民们自己出材料、出力搭建完成的,他们还为木亭安装了彩灯,并在凤凰亭、赏花亭、映寒路旁编制了‘彩色竹篱笆’。”谈起村民们为柏香村付出的努力,柏香村第一书记魏华刚如数家珍。
在升级旅游景观的基础上,柏香村还通过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陆续打造了知青老家、香月人家等乡村餐饮店,还扶持村民做强农家特色食品,“曹家泉水醪糟、赵恩泡菜都是这里的特色产品。”魏华刚说,村两委还积极发展猕猴桃、竹子等产业确保村民增收致富,推动柏香村走上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农民的腰包鼓了,精气神也要变足。基于这样的认识,柏香村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乡村故事比赛等活动,举办文明家庭评选,并通过打造精神文化院坝、张贴文化标语等方式让崇德向善的乡风浸润人心。“下一步,柏香村将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大跨步迈向省级文明村,让文明成为柏香村的最美‘底色’。”魏华刚对柏香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