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垃圾分类助力城乡形成文明新风尚

 

    本报讯(思瑜)“垃圾分类很重要,厨余脏物绿桶倒,可回收物作指导,废品垃圾变成宝,书籍杂志文件袋,泡沫塑料回收卖,可回收物蓝桶装,美丽乡村好面貌。”近日,山西省高平市市民高大爷在社区里唱起了快板,引得大家喝彩。

    近年来,高平市把做好垃圾分类作为倡导城乡文明新风尚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每天一大早,高平市南城街街道梨园村的垃圾转运车就开始响着喇叭在街巷里穿梭。村民高乐凤听到喇叭声,就提着垃圾桶在家门口等候。高乐凤说:“村上给我们每家每户都配送了各种垃圾桶,当垃圾车过来,把‘无用的’拉走,‘有用的’给我们留下。我们拿上‘有用的’到智能垃圾回收站,可以兑换东西。”

    高乐凤所说的智能垃圾回收站,就设置在村广场北侧。村民们只需在读卡器处刷一下二维码,然后根据语音提示选择按键,箱门就会自动开启。将物品投进后,箱门会自动关闭,经过称重,物品的重量会换算成积分。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村民就可以拿它兑换食用盐、醋等生活用品。智能垃圾回收站的设置得到村民们一致好评的同时,也在引导着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梨园村是高平市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村。为了形成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的闭环链条,2019年,高平市投资487万元建成全市首个大型垃圾处置中心,覆盖周边多个村庄。通过垃圾进站、肥料出站的资源化利用模式,生活垃圾在这里就能变废为宝。

 

当前:3版(2020年1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