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您吃完了拿取的菜品,没有浪费食材,可以参与我们店的抽奖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家烧烤自助餐厅内,市民张女士刚与朋友结束用餐,一位餐厅服务人员便走到餐桌前送上了一张甜品抽奖券,奖励张女士等人的“光盘行动”。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食堂,“1毛钱米饭”也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食堂里的米饭分为多种分量出售,售价分别为0.6元、0.3元和0.1元。“这种小份的米饭不会造成浪费,我觉得很好。”一名购买了“1毛钱米饭”的学生说。
如今,南京正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努力践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树立节俭意识、强化宣传引导、改进餐饮服务、综合治理浪费等方面着手,引导广大市民争做“节俭养德、抵制浪费”的践行者、引领者和监督者,“舌尖上的节俭”正成为南京人的新风尚。
◎ 重“里子”轻“面子” 节约蔚然成风
日前,笔者来到安乐园菜馆,只见走廊、包厢等处都张贴着“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宣传标语。
“我们虽然是老字号餐厅,但也有很多年轻消费者跟着网上攻略来打卡。这几年,全社会都在开展‘光盘行动’,年轻消费群体的餐饮浪费现象正在变少。”安乐园菜馆总经理严正渝说,餐厅在大力推动员工落实“光盘行动”上也很有成效。
笔者发现,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南京餐厅推出了专门的点菜指导服务。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合适,都有点菜师为顾客细细讲解,甚至会劝顾客慎“点”、轻“点”。
近日,来自上海的10位游客来到老门东“寻魏·金陵十二菜”餐厅就餐,在点菜师的建议下,他们点的菜肴营养搭配均衡,并且道道都是江南特色菜。餐厅董事长魏学林说:“点菜师不仅可以向顾客详细地介绍菜品,还会以健康就餐、营养就餐为原则提出建议,友情提醒‘适可而止’。”
重“里子”、轻“面子”,践行“打包”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不少人吃完饭,会主动提出购买打包盒。”南京绿柳居菜馆总经理王堃称,今年3月1日到10月26日,餐厅平均每天出售34个打包盒,而去年同期每天是24个。
◎ 后厨创新做法 节约始于源头
“十三五”以来,全市餐饮行业在制止“餐桌上的浪费”的同时,也在产业后端刮起节约风,推动餐饮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南京,盐水鸭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几乎每家餐厅都有这道菜。南京餐饮商会会长沈加华发现,餐厅里的盐水鸭越来越清淡,“南京人爱吃鸭子,原来重盐复卤腌制口味厚重,现在卖得最好的是低盐爽口的盐水鸭,而清淡烹饪本身就能减少浪费。”
针对宴会上食物浪费比较普遍的现象,金陵饭店正努力避免让盛宴变“剩宴”。总经理周蕾说,饭店一方面精心制作菜肴,让顾客觉得好吃,从而尽可能吃完;另一方面,增加宴会“位上菜”“现做菜”的数量,“现在每桌最少有3道‘位上菜’,也就是一人一份、按人数上,一些素菜还会在征求顾客的意见后现炒。”
◎ 立法强化监管 长效机制约束
餐饮文明新风尚的背后,离不开南京打造的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硬约束:于今年8月20日起正式施行的《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倡导市民文明就餐、“光盘行动”;于11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则要求餐饮经营者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不剩餐的醒目标志,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
为了加快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南京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手段,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重塑。今年以来,溧水区市场监管局制作了“文明餐桌”和“使用公勺公筷”海报8000张,“光盘行动”宣传海报、桌贴5000份,张贴在餐饮单位醒目位置,引导消费者厉行节约。市商务局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处处长韦刚表示,要深入引导餐饮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餐饮业的常态化工作任务。
“小餐桌体现大文明,拒绝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需要社会各界付诸行动、共同努力。”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于学荣说,“十三五”以来,从制作到消费,从餐饮企业到顾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文明用餐已在南京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