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冠”殊荣的广安故事
——广安以人为本强力创建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熊小林

    2015年2月,四川省广安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11月,广安市顺利通过复查验收,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安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从成功创建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到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再到成功夺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三连冠”,广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将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文明提升统筹推进,“软”“硬”兼施,强力推动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城乡文明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创建责任

    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抓总,做到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人员。抽调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建联合督导组,对主城区进行暗访督导,对2100余条问题进行书面交办、会议交办、现场交办。持续开展“千名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全面落实部门包片、干部包街工作制度,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常态化开展。建立创建文明城市奖惩机制,对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聚力城市提质

    打造宜居城市

    广安市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公园城市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改造提升主城区入口、城市干道等城市基础设施,扎实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专项行动,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3.5%,森林覆盖率达40.5%,荣获“绿色中国城市奖”。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制定《广安市城镇老旧居民小区供水、供气设施改造实施方案》,600余个老旧小区的供水供气、无路灯照明、公共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变身。

    狠抓秩序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

    对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广安市全面摸排44类400余处测评点位,明确各点位责任点长,挂图实名作战。全力构建文明交通城市,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空间,缓解“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加强对城区道路设施设备的巡查检查,全面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大力整治农贸市场,通过“建机制+强督查”的方式强化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加大对“三无”食品的检查力度,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在农贸市场设立分类垃圾箱、公共卫生间指示牌等公共设施,并全力强化农贸市场公厕管理,方便广大市民如厕。

    提升文明素养

    建设美好城市

    广安市深入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和“精准扶志扶智·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弘扬真善美·文明随手拍”“机关走前头·党员作表率”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规范。定期开展“十星文明户”“好家风示范户”“文明和谐示范户”等评选,大力倡导“守四德做四好”,打造“德润广安·美在家庭”活动品牌,评选表扬市级“最美家庭”67户,推荐表扬省级最美家庭5户、全国最美家庭1户。积极做好“包街包片”志愿服务,持续打造“关注新市民·培育新风尚”“网吧妈妈监督员”等志愿服务品牌,全市注册志愿者达38.1万名,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135个。

    营造浓厚氛围

    凝聚创建合力

    在大力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的同时,广安市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持续开展“欢乐市民大赛”“关注新市民 培育新风尚”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中央、省委、市委的重要理论和重要精神,传播新时代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打造了“德文化”“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文化公园等,让文明新风从街头吹进群众的心头。

当前:B1(2020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