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明实践创新活力
中共乡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军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要求。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核心所在,而文明实践则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文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激发文明实践的创新活力,可以更好地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做实做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对全面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文明实践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我国现阶段已全面推广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路径模式,充分凸显出文明实践在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厚植文明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提高文明程度,理念是关键。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上率下先学先行,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创新主题式、菜单式、互动式宣讲,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突出乡风文明。探索爱心超市、文明积分做法,规范乡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把文明实践同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创建活动”、“星级文明户”等结合起来,持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三是突出道德选树。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的培育和选树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时代新风。

    创新文明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在文明实践中,要围绕群众实际,创新文明服务。一要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作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要提前制定计划和任务清单,排出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以文明实践为载体,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重点的专业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要深入文化惠民。利用重大节日、活动等契机,提供公共基本文化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三要涵养互助乡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推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要发挥乡土文化人才、返乡创业人员、“五老”人员等的作用,打造建言献策平台,引导群众开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工作,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打造文明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指出,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文明实践重在实践,关键在实效。一是建设平台阵地。高标准打造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岗五级实践网络,成立“N”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纵横互补的工作合力。二是回应群众诉求。“十三五”规划目标即将完成,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围绕乡村发展、生产生活、文明提升等问题,创新开展“订单-派单-送单-点单-接单-评单”六单服务模式,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文明实践走的是群众路线,要树立“一盘棋”的理念,坚持把引导与服务、教育与激励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推动文明实践落实落地、见到成效。

    号角已吹响,蓝图已绘就。文明实践工作是党中央对精神文化生活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我们时刻要把“群众要什么”放在心上,动真格、出实招、做实事、见实效,全面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在新发展阶段中贡献高质量的文明实践力量。

 

当前:B1(2020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