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有的东西是不可代替的,如一汪纯净的水,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缕童年的记忆,即使我们有着符合潮流的时尚衣着,但内心深处也许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家中西面的房间内有一个父亲的大书柜,书柜里面满满地装着父亲的书。父亲毕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农业大学水利系,很喜欢文学与历史。父亲的藏书一直陪伴着我成长,一到星期天,我便会打开书柜挑一本书来看。我在上小学的阶段通读了《红楼梦》《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经典著作,至今仍清楚记得这套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72年出版的。后来,父亲把这套书赠予我,现在保存在我的书柜里。
那时没有零用钱,很想看书又没有钱买,好朋友秋香替我想了一个办法,去外面捡麻袋线卖钱。记得第一次我们靠这个方法得到了五毛钱,她不要,全部给了我,让我去买自己想看的书。那次我买到了属于我的第一本书,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瞥见废物堆我就喜形于色,总想捡点什么去卖掉买书。后来,上了中学,学校的图书馆成了我的好去处;还有同学们的书,为了抢时间看完借来的书,熄灯后我还总是在被窝里挑“灯”夜读——“灯”是手电筒,要捂严了才不会漏出光线,否则就会被生活老师发现。
闲暇时看书,愈看愈觉得中国语言的优美、凝练、广博。那时我爱读古典诗词和历史,在笔记本上抄录了大量的李清照、李煜的词,也算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了。由于已养成了持续不断的阅读习惯,现在我几乎不能一日无书。李渔说:不读书之人,言谈无味,面目可憎。我并不关心言谈面貌,对于我来说,倘若无书可读,日子便没有趣味可言。在一本又一本的书中,我可以让自己的心启程,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急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
我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闲里,陪伴我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书;希望喧嚣繁复之后,留一隅书香,让好友相聚往来吟诵……喜欢读书,轻轻涌来的历史就像一场久违的夜雨,随风而来,入心而润,来去之间,将蒙尘的心灵清洗得纤尘不染。岁月游走,翻开的书页映射着柔净的灯光,精致的词汇是一些美好而又自足的灵魂。
有时在黑夜里独自思索,有时在书页里苦苦寻觅,思索命运的永不可解,寻觅初始的真挚悸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生活在当下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境、温柔的心情和一颗还能沉静的心去品读,去回味。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
岁月悠长,我寄情于书便永不孤独,我与文字有着深情的盟约,时乖运蹇她将我安慰,患难悲愁她为我解忧,在我饱尝无情冷眼时,有书作知己,我便是个快乐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