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志愿者服务队”是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街道禄家巷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个特色品牌,共有志愿者超过300名。自2017年以来,社区依托“七色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积极搭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平台,不断激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热情,构建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色表率”服务队汇聚红色正能量
“自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成立‘七色志愿者服务队’以后,大家好像无形中给自己贴了标签,开展活动的时候也更加卖力和积极。”11月26日,五泉街道禄家巷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璐介绍,“红色表率”服务队是一支全部由党员组成的队伍,近200人都来自社区、辖区单位的在职党员,以及已退休的老党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这支“红色表率”服务队的党员志愿者成了街头巷尾的一道风景线。来自市文化馆的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累,楼上楼下搬运堆积在楼道的杂物,挥着小铲子铲除陈年的小广告。张璐说,有时候这些热心的党员还会主动询问,是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甚至自己购买宣传小礼品,助力宣传活动。志愿者们还依托各自单位的特色,开展各种活动。
“紫色便民”服务队担当居民大管家
老居民楼里经常会出现卫生间漏水情况,老旧下水管道堵塞,常常涉及不少住户,不是一家能解决的问题。有了“紫色便民”服务队,居民们就好像有个大管家,难心事、烦心事解决起来也方便多了。
去年10月,家住火车站西路752号2楼的张大爷来社区反映家中卫生间的漏水问题。社区副主任、分管城市管理的胡瑞兰跑上跑下,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后又与多名居民沟通。从早上10时到晚上11时,直到水管全部疏通,并且还原墙体后,胡瑞兰才回的自己家。
“以前,居民的求助只能靠自己和社区解决,有局限性,难度也大,成立‘紫色便民’服务队后,人脉多了、信息也全,节约了很多时间和成本。”胡瑞兰表示。
“黄色帮扶”服务队入户成了串门子
在社区周家拐子住着一位重残户陈大爷,一家人只能靠着低保度日。4年前,社区民政专干徐世霞刚接手工作时,对辖区困难党员、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特殊服务对象家庭、学困户、重病重残户、困境儿童、事实孤儿、特困老人进行摸底走访,陈大爷的情况特殊,她也就记在了心里。此后,但凡社区有能帮助的,都有陈大爷家一份。
徐世霞说,身为民政专干,工作中的对象几乎都是底层人员,这份工作就是一份良心工作,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她也要努力落实,让真正需要的人民群众享受到这份福利。在辖区低保户的眼中,她的入户就好像亲戚串门子一样,聊聊福利政策,聊聊家长里短。
“七色服务”行动得到辖区居民好评
一种颜色代表一支队伍。在禄家巷社区,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还有4支,分别是“绿色环保”服务队、“蓝色科普”服务队、“橙色文体”服务队、“白色医疗”服务队,社区群众亲切的称他们为“七色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根据社区实际,结合志愿者专长,谋划活动载体,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定期开展法治文化进社区、垃圾分类进社区、志愿服务进社区、文明创建进社区、帮贫助困进社区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着力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今年以来,“七色志愿者服务队”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0余次、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义务巡防62次、调解领里纠纷50余件,举办各类知识讲座5期、发放科普宣传活动2次、义诊活动5次、举办文艺汇演3场、护绿卫生大扫除100余次、关爱空巢老人服务30余次、各类便民服务50余次。
“以‘七色志愿者服务队’为载体,不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细更精准的服务,带动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力争让社区工作更有温度,让群众在社区生活得更加幸福。”张璐感叹道。
(《兰州日报》 杨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