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钱声广(四川)

 

    通江县坐落在川东北群山环绕之中,山多是这里最大的特点,可谓重峦叠嶂,起伏绵延,一眼望去,群山如海,万峰如戟。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红军烈士和老区人民的鲜血。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反“围剿”失利,千里西征,从鄂豫皖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翻越秦岭、巴山,解放通江、巴中、南江,在通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据资料记载,当年通江县有二十三万人口,参加红军的多达四万八千人,无数通江儿女为夺取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每次来到通江,都要到王坪红军烈士陵园去,凭吊长眠在这里的红军烈士。那高耸在墓园之上的“川陕英魂”牌坊,令人胸中升腾起对红军烈士的深深敬意。在那里,我的心灵会受到震撼,精神会受到洗礼。整个墓区被柔软的绿色安静地护卫着,我静立在无名烈士纪念园区,抬眼望去,青山叠翠,天空净远,侧面山崖上刻着“红军精神万岁”六个大字,一万七千二百二十五座墓碑呈扇形排满整面山坡,犹如排山倒海的行进队伍。墓碑上没有烈士的姓名,只有一颗颗红色的五角星。我仿佛听到从历史的深处传来一阵阵密集的枪声,那是红军战士奇袭通江两河口的枪声;我仿佛看到烈士们在战场上拼杀的身影,那一颗颗红色的五角星,正是烈士们永远跳动的心脏。

    这让我想起此前看到的一则有关红军烈士墓碑的故事。那是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红一团一营有一个班的战士因遭遇瘴气而牺牲了,团参谋长胡发坚向团长杨得志报告后,杨得志悲痛地说:“每位同志的坟前能做个标记吗?最好把他们的姓名、籍贯和所在单位都写上。”胡发坚说:“把他们的军帽都放上了,战士们还采了些野花,至于标记……”茫茫草地,又能找到什么东西祭奠烈士呢?杨得志沉吟之后说:“将他们的拐棍刻上名字,立在墓前。”这就是红军烈士的独特墓碑——由团长和战士们一起立起来的一根根细细的拐棍。

    人类的血液里,天生就奔涌着一股强大且不轻易屈服的力量,纵使死亡也不能使之退却。因此,有些人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多少铁血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走向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勇敢地迎上去,任鲜血染红战衣,涌现出多少像夏明翰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用血肉铸成了我们新的长城,留下一片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

    我轻轻地挪动着脚步,生怕脚步声惊扰了忠魂的宁静。

    走出陵园,清风徐徐,英雄们的故事如轻语般仍在耳边萦绕。屹立在烈士陵园广场上的那座名为“铁血丹心”的红军雕塑,向后人动情地诉说着那段铁血峥嵘的岁月。

 

当前:B3(2020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