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走进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乡镇、村庄,近距离聆听遍布城乡的理论宣讲,感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触摸自内而外的文明之美……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以多种形式融入群众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自从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灵丘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按照中央、省、市宣传部的要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打造成“一张网”,构建起“中心吹号、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密切联动格局。今年8月,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灵丘县委书记张强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按照“一所一亮点,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的要求,精准务实,要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转型发展、全域旅游等中心工作,立足本地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在创特色、出经验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批有特点、有风格、有吸引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推动全县文明实践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志愿服务有温度
文明实践阵地项目化品牌化
近年来,灵丘县平型关义工联合会为更好地保护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组织协会中的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青年志愿者对县内20多位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发起并组织开展了30余场次的救助帮扶关爱教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三者联动”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项目于2017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同年,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名单。
平型关义工联合会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是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当中的一个缩影。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整合动员志愿者们加入志愿实践队伍,组建了党员、宣传、文化、农业科技、卫生健康等18支志愿服务队。各实践所、站组建了“3+N”志愿服务队,“3”指的是党员、乡贤、巾帼志愿服务队,“N”指的是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县已有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新时代实践中心、所、站通过微信云平台管理系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收集群众的点单要求,中心根据点单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活动,制定文明实践菜单,统筹18支志愿服务队结合自身优势扎实开展派单、接单、评单,精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需求。目前,全县群众点单600余次,志愿队接单300余次,举办实践活动600余场,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


活动特色化多样化
文化惠民接地气有成效
9月22日上午,以“迎国庆共享脱贫成果、庆丰收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庆丰收迎小康灵丘县第三届暨赵北乡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在赵北乡赵北村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来自全县各乡镇和赵北乡各村的32支代表队、400多名农民运动员参加了运动会。
赵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刘国宁介绍说,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以团体赛项目为主,贴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实际。比如竞赛项目有抢收高粱、抢运玉米、旱地龙舟等。在奖项设置中坚持“淡化奖牌、重在参与、重在健身”。奖品设置有可调式压轮播种机、玉米脱粒机、小推车等,都是村民生产生活必需品。在运动会期间,还会对各村农产品进行展示,并与旅行社合作,在邀请各地游客前来观看运动会的同时,将农产品推荐给大家,从而带动各村经济发展。
此外,灵丘县还有史庄乡的农民丰收节、红石塄乡民俗文化旅游节和荷花节、柳科乡芍药花节、下关乡插秧节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灵丘县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
在开展各项活动之余,赵北乡也不忘对群众进行相关政策精神的宣传。农闲时、国庆节、重阳节等各个节假日期间,刘国宁都会与文明实践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将党的政策精神送到田间地头。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间
“结婚当天,我老公骑着白马,驾着马车,热热闹闹地把我娶回了家,我觉得比起豪华车队,这样更浪漫,更有我们的乡村特色,而且还圆了我的公主梦……”说起结婚当日的情景,黑龙河村村民刘发宁的儿媳妇张晶晶难掩幸福之感。刘发宁一家是村中的五星级文明户,两个月前,刘发宁给儿子儿媳举办婚礼,儿媳妇家没有要彩礼,两家人只是简单在村中宴会厅办了十桌酒席,每桌只要350元。
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实践活动,黑龙河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依托,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移风易俗入民心,奋力打造移风易俗“黑龙河样板”。近年来,随着黑龙河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以孝治村”等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不仅在黑龙河村,在整个灵丘县,各乡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将移风易俗理念引入乡风文明建设中,“小操小办”成了全县乡村的新风尚。

“山水北泉”演绎致富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共有200多名演员,都是我们相邻五个村的村民,农民自己演自己,自2011年起,每年平均要演出40场。”红石塄乡北泉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郑海水自豪地说道。北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山水北泉”实景演出为载体,将文明实践“兴文化、育新人”功能融入演出,用剧说理,寓理于景,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的特色之路。“山水北泉”的常态化演出,助推当地文旅演艺产业发展,打造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同时,北泉村打造了特色农庄、民俗演出、集装箱宾馆、垂钓园等系列产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让“山水北泉”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并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业态。如今,人均年收入已经增长到7000元。同时,实景演出实现了“志智双扶”,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激发了贫困群众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内生动力;引领乡村文化繁荣,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活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创新了灵丘乡村发展的新模式。今年10月,“山水北泉”实景演出项目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
灵丘县以“山水北泉”为龙头,突出文化引领,唱响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引导农村文艺爱好者加入当地农村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县乡村成立了百灵鸟艺术团、红石塄秧歌剧团等30多个农民小剧团,全县各民间文艺团体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创作了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灵丘这块红色土地上已经扎下了根,正在蓬勃生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博物馆、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电商服务中心等18个公共服务活动场所,建立了教育服务、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革命传统红色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历史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服务和实践技能提升培训服务等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将武灵王公园、政府广场、唐河公园打造成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讨论通过了《灵丘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灵丘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行动方案》。目前,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成效”五有标准,全县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行政村实践站均已挂牌,并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