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幸福河湖”出发
——江西峡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邹清华

 

    江西峡江,地处千里赣江最狭处,境内大小江河47条,河流总长567.48公里,是一座傍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小城。

    如何擦亮境内每一片水域的底色?峡江给出了一组组攻坚数据:收储赣江沿岸8家造纸企业,拆除赣江非法矮圩网围16座,劝返64户渔民退捕上岸,投资3.5亿元兴建4.25公里的赣江堤防……打造高质量水生态系统的示范河湖,建设水美、岸美、产业美的“最美岸线”。

    近年来,该县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打破“就水治水”的思想藩篱,坚持河岸同治,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让河湖本色更亮。赣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该县多次获评江西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消除水中“症状”,还河湖底色原貌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曾建了16座非法矮圩网围,其中最大的由109户村民联合修筑,高10米,长290米,侵占水面322亩。由于涉及群众多、拆除工程量大,近十年一直拆不下。在全省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中,时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的郑军平,在外挂职锻炼期间曾3次专门回到县里,积极履行河长职责,亲自调度,派出5个法律宣传组、2个重点约谈组,带领侵占户代表外出观摩,现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拆除了这些陈年“库钉”,恢复了赣江原貌。

    治理河湖刻不容缓。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赣江重点水域峡江段全面禁捕,这意味着当地64户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专业渔民户必须全部“洗脚上岸”、转业就业。如何破题?峡江以“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采取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就业帮扶等措施,回收捕捞证64本、渔船235艘、网具1.8万公斤,实现渔民应退尽退、船网应收尽收。同时,有70位渔民实现了转产就业,其中王建武承包了水面养鱼,兴办了鱼干加工厂;刘志云开办了碎石场,带动了一批转产渔民就业……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曾几何时,峡江采砂乱象屡禁不止,群众怨声不少。如何管治?峡江从9个部门抽调执法人员巡查,严把关口程序,并借助天网工程,安装了28个摄像头,监控采砂区域,形成闭环管理。同时,开发砂厂销售智能化平台,实行网上下单、线上审批的“一站式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砂石直接运到家门口。

    “手指一动,就搞定买砂,还省了跑老县城的车费……”水边镇村民陈七根感慨智能平台的便利。而该县水利局局长龙静雨也算了一笔账:智能平台每天有200多个订砂单,每位群众可节约路费20元,一天可节约至少4000元,做到了既规范采砂、保护河床,又方便群众、节约费用。

    从拆违退捕到规范采砂经营,峡江护河治水没有休止符,并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之路。

    根治岸上“病灶”,筑人水和谐美景

    保护赣江生态,建设河岸风景,是峡江决策者的共识。

    针对赣江段巴邱老城沿岸不设防、群众长期饱受洪涝侵袭的“病灶”,峡江下决心将“水患”变成“红利”,挤出有限财力,投资3.5亿元,兴建集防洪排涝、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巴邱沿江路堤棚户区改造项目。

    项目规划设计后,峡江组建专班,高位推动,于今年4月正式完工,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让4.25公里的赣江堤防、930千瓦的电排站屹立江边。

    进展缘何“神速”?原来,有舍必有得。当上级补助资金仅有2863万元时,峡江县委、县政府咬紧牙关、自筹巨款开工建设。巴邱百姓知晓后,很受感动,主动配合、参与征地拆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政府的支持,涉及的929户、12.8万平方米房屋征收拆迁无一起上访事件。

    巴邱东门社区征地拆迁涉及200多户,任务最重,签约的前一天下午,居民就提前搬着凳子排起了长龙。居民王润根主动拆了2套商品房,示范带动整栋居民支持拆迁。

    看不见的是工程,感受到的却是民心。“巴邱沿岸曾堆积了几代人倒的陈年垃圾,苍蝇蚊子老鼠打堆。”现年70多岁的南门社区居民宋二妹介绍,现在改造好了,建起了游步道、休闲广场、古建筑观澜阁,是大家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既可休闲,又能防洪。今年赣江涨水时,岸堤上站满了看赣水景致之人。“以前每年涨水搬东西都来不及,哪有闲情来看赣江风景呀。”新世纪超市老板宋娟感慨道。

    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除了美化河岸外,巴邱还重建了一套城区污水管网,将城区生活污水对接到河西工业园污水厂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了防洪工程与沿江文化景观、新型城镇建设完美融合。

    如今,漫步赣江岸线,江水滚滚,垂柳依依……好一幅人水和谐美景,这是给当地老百姓的最好的礼物。

    推进系统治理,谋绿色生态发展

    既治已病,也治未病。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峡江坚持追根溯源,分类施策,打出系统治理“组合拳:

    ——按下“加速键”,落实河湖长制。目前,该县有17名县级河湖长、93名乡级河湖长、262名村级河湖长积极履职,开展巡河巡湖上万次,示范引领群众齐心参与。“移山水库是峡江县城备用水源地,非常重要。”12月10日,家住金坪民族乡移山村的张连生又来到移山水库巡查,“我必须尽库长之责任守护好。”这是峡江落实河湖长制的一幕。

    ——呵护绿水青山,淘汰落后产能。借助全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的东风,峡江迅速清理整顿紧邻赣江的福民工业小区,共收储影响生态环境的8家造纸企业,收储面积5.09万平方米,并在收储后的空地上开展生态修复。

    ——抓好源头治理,减少污染问题。峡江强力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累计拆除环保不达标养猪场919户,拆除面积48.26万平方米,做到所有水库周边环保不达标养猪场全部拆除或停养。同时,推进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规范集中养殖,从源头减少因雨水、生猪饮水、洗栏等产生的粪污量。

    ——提升水库水质,造福一方百姓。目前,该县123座水库全部实行人放天养。从2013年开始,万宝水库就舍弃每年50万元承包费,开始实行人放天养,历经多年治理,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现已作为金江乡、罗田镇近2.4万村民的饮用水水源地,发挥了新的功能。

    此外,该县还将河湖长制工作与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批水生态文明观光村。砚溪镇樟溪上村,依托万能水库水域优势,投入800万元,建成集赏药花、戏湖水、吃鱼宴、住民宿于一体的旅游新村,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获评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

    顺势而为,方能行稳致远。如今,放眼峡江,越来越多河流成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当前:2版(2020年12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