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诗意盎然的儿童心灵成长史
——浅读长篇儿童小说《祖国与童年:红蜻蜓,绿蝈蝈》
侯朝晖

 

    虽爱读书,但很少读关于儿童题材的作品,总觉得童年于我,已经渐渐渺远。然而,最近读到《祖国与童年:红蜻蜓,绿蝈蝈》竟欲罢不能,无法释卷。

    作品的题材很平常,书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皖东农村“豆村”里一群孩子生活、成长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小说没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庞大恢宏的叙事结构,却有着震撼读者心灵的独特魅力,因为它具备了文学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在作品的结构精巧。小说以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为主线,分四个板块将故事娓娓道来。变换的四季,每一次轮回都孕育着新的希望,在一次次希冀与失落、欢乐与忧伤、兴奋与落寞的交替中,孩子们获得了力量,由稚嫩逐渐成熟。全书通篇脉络清晰,浑然天成,虽然是小说,语言却诗意、灵动,文笔优美,童趣盎然。“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把棉被一样的黑夜叫薄了,薄得像一块解冻时漂在水面的残冰。”“春天的太阳就像贪玩的孩子,迟迟不肯回家。禾禾和银行坐在塘埂上,看着西边红彤彤的夕阳一寸一寸地往下落,简直比蜗牛爬得还慢。”这样的句子,书中俯拾皆是。

    自然之美体现在小说的故事场景,仿佛是一幅优美绝伦的乡村风俗画卷。“豆村”虽然偏僻、贫穷,但风光优美,民风淳朴。春天的早晨,曙色初露,万物苏醒,鸡犬相闻,各种动物的鸣叫声,“汇成一条潺潺流动的音乐小溪,怎么听怎么好听。”夏天里,“一个月牙儿叠着一个月牙儿”的梯田,咕咕呱呱、密如雨点的蛙鸣,起起落落觅食的白鹭,尤其是热风荡起一波一波金色的麦浪,“直把禾禾给看呆了”。还有“秋天的高粱地,那真叫个美呀!”“成熟的高粱就像是画家泼了一层朱砂,在金风中摇荡起伏,剑状的叶子相互摩擦,发出飒飒的声响。这豆村秋天的景致,高粱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冬天,孩子们堆雪人,夜晚围着火盆烤火、做作业;大家一道去祭扫烈士陵园,“雪后柔和的阳光洒在纪念碑上,更衬托出它的挺拔巍峨,庄严肃穆”,“禾禾看见一些人摘下佩戴在胸前的小白花,轻轻地放在小方盒上,他也将自己的那一朵放在了上面”……这些描写就像是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蜕变和心路历程。

    小说中最具魅力的,是作者所展现的人性之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自然离不开书写人性、揭示人性,尤其是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更应如此。因此,作者将生动细腻的笔触深入人性层面、心灵角落,以孩子的视角感知、体验和捕捉美,呈现美,让每一个文字都成为承载和传递美的载体。小说中展现得最为集中、突出的,我认为是孩子们的善良、纯真,其次是正直、勇敢与坚韧。譬如,禾禾对身边所有人的友好与帮助;譬如,伙伴们对喜鹊的同情、对得我的悲悯、对蓝灵的鼓励。在禾禾的眼里,“妈妈的声音总是轻轻的、柔柔的,像春天的牛毛雨,一样满含着温情。禾禾感觉到,自从爸爸死后,妈妈说话的声音更细、更轻了。”得了青大爷的咸鸭蛋,禾禾舍不得独吃,装在口袋里,回家后一切两半,自己只吃半个,把另一半放在妈妈的碗里……这样的笔触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将人物的心灵解析得淋漓尽致,同时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纤毫毕现。

    总而言之,《祖国与童年:红蜻蜓,绿蝈蝈》将诗意的文字和诗意的人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作品的字里行间流动着诗意,洋溢着童趣,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仿佛一泓天然、纯净的清泉,照见那些儿童世界中的美好。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值得追忆的儿童心灵成长史。

 

当前:A4(2020年1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