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屏山县多举措确保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落地落实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四川省屏山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抓紧抓早、持续发力,扎实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在强化机制上下功夫
制定惠民措施
为确保顺利完成宜宾市确定的农民工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屏山县成立了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查、定期交账的工作机制。抓住县乡机构改革契机,建立了县、乡两级农民工服务中心,在村(社区)设立农民工服务工作站。针对24个市县级农民工创新创业签约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县领导、一个专班,全过程负责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截至目前,24个签约项目已竣工投产16个,8个项目按计划推进。
实施就近就业工程,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对首次在县内企业就业的宜宾籍农民工,按规定给予就业补助;鼓励县内企业吸纳宜宾籍农民工就业,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实施创业兴业工程,鼓励农民工创业兴业。支持农民工领办农业产业化企业、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建筑业企业,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奖补及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农民工开办的有前景的高科技企业,鼓励各类产业基金对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实施外出就业工程,鼓励农民工外出就业。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转,率先会同嘉兴市(海盐县、平湖市、港区)启动2020年嘉兴市-屏山县跨省远程网络视频面试招聘会,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到浙江省各市县和海盐县企业就业,按季度兑现稳岗补贴。对有组织输转到海盐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稳岗补贴。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鼓励农民工科技创新。鼓励农民工创办科技型企业,按规定落实一次性补助。依托县科创中心设立农民工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打造农民工创新创业项目特色产品一条街,打造屏山农民工创新创业示范园,对符合入驻县科创中心孵化条件的项目,优先办理入驻手续,落实租金补贴。
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根据农民工培训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家政、养老服务、母婴护理、汽修、电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和返乡下乡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实施关心关爱工程,维护农民工就业权益。对在县内企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农民工每年开展一次免费职业健康体检;搭建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报名平台,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就近入学,平等享受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对农民工在县城、中心镇、其他集镇购买商品房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
在细化政策上做“加法”
夯实就业基本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扎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屏山县立足实际,出台系列政策,全力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增收。聚焦就业创业做“加法”。在宜宾市“农八条”基础上,在农民工就业创业、科技创新、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硬”政策,鼓励农民工在屏山创业、就业、兴业、乐业。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次。聚焦脱贫增收做“加法”。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及时印发实施方案,扩大稳岗补贴对象和就业企业范围。对稳定就业3个月(含)以上的劳动力,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稳岗补贴,最长补贴6个月,鼓励农民工到县内园区和宜宾临港就业。目前,已组织贫困劳动力1002人到县经开区就业;输转劳动力1642人到智能终端企业就业;转移贫困劳动力365人到浙江省就业。聚焦稳企稳岗做“加法”。认真贯彻落实企业稳岗返还、社保减免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转成本。对66家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参保企业,返还失业保险金169万元,惠及职工2773人;11家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企业享受到稳岗返还金348.48万元,促进440名职工稳定就业;16家受国际形势及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享受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276万元就业奖补,促进1491名职工稳定就业。对355家企业实行社保缴费减、免4557万元。全县54家规上企业实现稳产达产。
面对疫情冲击,屏山县紧紧围绕保障企业减负增效、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保障重点群体就业,落实“政策包”,打出“组合拳”,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各项工作,全县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资源共享”供需匹配,全域联动拓宽就业增量。一是共享信息。精准摸排有外出就业意向劳动力的家庭结构、技能水平、文化水平等情况,全面收集劳动力不同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及薪酬要求等就业需求信息,及时将浙江嘉兴、宜宾临港、县工业园区企业招工信息通过党政网、QQ工作群、微信公众号推送到乡镇,实现就业需求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通过健全劳务信息共享机制,做实“就业需求”“岗位供给”两张清单,提升“人岗对接”质效,实现信息实时共享。2020年,屏山县摸排农村劳动力16万人,贫困劳动力2万余人,收集外出就业意愿3000多人。累计推送岗位信息10396个涉及企业410家次。二是共享用工。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互助、职工自愿、合作共赢”的原则,屏山县通过“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方式,积极为企业间牵线搭桥,“撮合”劳动力短缺企业通过借用经营困难企业员工,实现人力资源灵活配置。共享员工与原单位劳动关系不变,有效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稳定劳动者就业岗位,实现“三赢”局面。2020年,全县开展“共享用工”4家,涉及“共享用工”劳动力162人次。三是共建基地。为了让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到外地就业的农民工尽快找到工作,在宜宾市范围内率先推行政企共建劳务基地化就业保障模式,以“市企保屏山,县企保乡镇”的保障就近就业,缓解供需矛盾。屏山县政府与领歌、邦华、易景等3家市级企业签订共建劳务基地协议,县经开区11家企业和11个乡镇签订共建劳务基地协议。累计输送2674人次到14家县市重点企业,有力保障企业用工,缓解就业供需矛盾。四是共搭平台。搭建农民工与企业“点对点”求职平台,落实“专车专列专机”,采取“出门进厂点对点、送人到岗一站式”的措施,助力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专车专列累计发班213车次,运送农民工3196人次。
在具体工作上下“好棋”
农民工走出新“路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屏山县积极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各项事关农民工的重点工作。大力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增强返岗人员防控意识,制发《致返程返岗农民工朋友的倡议书》《致返岗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等疫情防控宣传资料2万余份。表彰创新创业先进模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月16日召开的全县农民工创新创业发展大会,表彰了100名优秀农民工、10名农民工科技创新之星;3月16日在全县首届农民工创新创业大会上,表彰了10名农民工创新创业标兵。全面走访慰问返乡农民工和未回家农民工,落实关心关爱到人到户。加强沟通、多方协调,推行免费健康体检服务,统筹专车专列专机接驳工作,实现家门、车门、厂门“三门连进”,确保农民工安全返程返岗,并着力治欠保支,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充分激发优秀人才干事热情,发展农民工党员10名。推荐优秀农民工按法定程序担任各级党代表116名,人大代表132名,政协委员9名。
今年,屏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面向宜宾市户籍的农民工群体公开考试招聘5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全市名额总数的14.3%,居全市第一。共吸引396名农民工考生成功报考,322人参加笔试,实际竞争比高达64.4:1。
经过市、县人社部门的精心组织和招聘单位及乡镇政府的积极配合,伍兴旭等5名屏山县户籍“农民工”考生经过公开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并脱颖而出成为屏山县乡镇事业人员。
他们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城市”回到“乡村”;从“服务大众”到“服务群众”,从“建设城市”到“振兴乡村”,一次尝试、一场机遇,让屏山县的农民工走上了干事兴业的“新路子”。

稳岗补贴兑现仪式

专机返岗

屏山县首届农民工创新创业大会

优秀农民工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