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本味豆渣香
路来森

 

    在大街上行走,看到有人在卖豆渣。

    豆渣,白白净净。用塑料袋装着,一包一包的,扎得极精致。禁不住莞尔一笑,想起儿时吃豆渣的事情。

    豆渣,又名豆腐渣,做豆腐时,豆浆挤出,剩下的就叫豆腐渣。豆渣的特点是“散”。所以,人们就常常称那些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为“豆腐渣工程”,喻其易垮易碎也。

    旧时乡村,每到年底,无论穷富,家家户户必得做些豆腐的。豆腐,用作过年待客;豆渣,则是留给自家吃。

    新鲜的豆渣,一般是炒食或者蒸食。炒豆渣,极简单。取适量豆渣,加入葱花姜末码味,然后用植物油翻炒即可。炒熟的豆渣,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一家炒食,香飘街巷。有行人路过,就会禁不住抽抽鼻子,自言自语道:“谁家炒豆渣了?!”

    我们家,孩子多,每次炒豆渣,母亲总是炒上满满一大盘子。炒熟的豆渣,依然散着,所以,用筷子夹取食用时,必得先在盘子中摁一下,摁成小小一块。孩子们在盘子中反复地摁,煞是热闹。母亲有时候会停下自己的筷子,看着孩子们吃。看着看着,就禁不住笑了。那笑容里,似乎有一种疼惜。

    豆渣蒸食时,因为太散,所以必须与蔬菜搅在一起方可。母亲蒸豆渣,是与萝卜掺在一起的。她将萝卜擦成细条,然后与豆渣搅合在一起。搅拌时,要加入适量的豆油和食盐。豆渣搅拌好,就倒在篦子上蒸。烧火,用的是柴草。风箱咕哒咕哒地响着,麦草编成的盖垫上,很快就有热气冒出了。渐渐地,热气和豆渣的香味极是诱人。蒸熟后,豆渣白、萝卜青,色相极好。母亲会用勺子将豆渣舀进我们的碗里,又作饭又作菜。一碗一碗地吃着,我们觉得香极了。

    豆渣多的人家,还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将豆渣团成团子,上锅蒸熟,晒干,然后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让其发霉。第二年的春天,正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就将霉好了的团子取出,酿面酱或者是炒食都好。酿一次面酱,可以食用一年。最有趣的是炒食,将霉团子切成片,与菠菜同炒。两种味道融合,那是一种别样的味道,难以言说,却是极好吃的。那种味道,至今思之,尤觉齿颊生香。

    张爱玲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一文中写到“譬如豆腐渣,浇上吃剩的红烧肉汤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但这样的吃法,在我看来,真是太浮夸了。我到底还是想着儿时的豆渣,本色本味里,贮存的是那份入骨的乡情乡思。

 

当前:A3(2021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