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健康码,坐不了地铁、进不了小区,不会用移动支付,就享受不到足不出户抢车票、交社保等方方面面的便捷……今天,当年轻人尽情享受着各种互联网应用带来的便利时,许多老年人却在遭遇“数字困境”。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和APP产品主要针对年轻人开发设计,很少为老年人量身定做,他们要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要么因为APP字体太小、色彩太花、音量太小、操作过于复杂等问题,在消费、就医、出行等方面受困于数字化、智能化,逐渐被社会边缘化。
正因如此,对常用网站、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宜早不宜迟。从工信部公布的信息看,在首批推进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的APP名单里,有新闻资讯类产品,有社交通信工具,也有生活购物类产品,还有涉及金融、出行、医疗领域的APP,基本囊括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如果能够尽快推动,将帮助很多老年人走出“数字困境”,共享数字时代的馈赠。
APP适老化改造的前景值得期待,但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当前移动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尚且会被垃圾短信和诈骗电话困扰,甚至不时“踩雷”,更何况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
确保适老化改造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需要社会各方共担责任。政府要执法有力,加快颁布、从严执行《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以强有力的监督问责倒逼企业在改造过程中落实不设广告插件、付款类操作无诱导式按键的要求,并杜绝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老人个人信息并违法违规使用的行为。平台和网站要守土有责,提前打好制度补丁,确保信息收集实现“最小化”,信息储存把好安全关。企业也要严格自律,特别是那些垂直领域的头部企业,本身就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最大获益者,有资源有能力更有责任为一个更普惠的数字时代贡献力量,任何借适老化改造不法牟利的行为,都是对良知和诚信的挑战。
无论线上线下,老年人都是相对意义上的困难群体,只有以更周全的考虑、更严密的举措,筑牢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才能让他们打消顾虑、放下包袱,迈开步子、跟上时代,拥抱数字生活、创造别样精彩。这样的适老化改造,才算得上是数字时代的文化反哺,也才能让老年人满意。
(据《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