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特制迷你洛阳铲,铲开土坨坨,小刷子扫去浮尘,神秘的“宝物”逐渐展现真容。前不久,河南博物院的一款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成为了爆款,并多次被考古迷买到断货,成为了一款名副其实的“网红文创”。
所谓“考古盲盒”,是指将考古与盲盒相结合的一款新式文创产品。“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盒子,只有打开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具有随机属性,会强化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预期心理,也可能会让消费者获得惊喜感。
在大多数人眼中,文物代表的是传统,而“盲盒”代表的是新潮,二者似乎难以联系在一起。但河南省博物院把文物与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相结合,把各类做工精美的微缩仿制文物藏入土中,让考古变得趣味非凡。同时,定价几十元的考古盲盒,价格不贵、成本不高,但制作精良、产品丰富,这也令其吸“粉”无数。
“考古盲盒”的大火,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尤其是对于文物文创产品的开发来说,更是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
作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且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款文创产品,“考古盲盒”让更多人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带动了许多年轻人爱上了考古、爱上了历史。这说明文物传承形式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与时下新潮的概念与消费体验相结合,让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寻。这不仅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还可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笔者认为,文物文创产品在内容开发上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考古盲盒”为例,可以推出差异化、定制化服务,让挖掘文物具有更多趣味性。
此外,文创产品的开发还应有科技作为支撑。在信息化科技时代,应将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到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当中,激发观众的兴趣,增强观众的体验感,让古老的文物融入新鲜血液、焕发新的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期待有更多丰富有趣的文创产品的出现,能够让人们通过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来发现文物之美、感受文物之趣,从而爱上文物,也让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真正触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