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婆娑,花儿绽放,河流延绵村里,民居错落有致,院落芳草茵茵……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发展实际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地区特色和活力,打造出一批村容村貌园林化、家庭院落精致化、特色文化景观化、生态旅游规模化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精品村”。
李家境村 美丽乡村“入画来”
走进李家境村,一面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手绘文化墙十分引人注目。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村对村民房屋外墙进行集中修缮和美化。为呈现和传承李家境村优秀文化传统,该村还建成了文化馆。文化馆负责人介绍,文化馆的建设既是对优秀乡风文化的弘扬,又具有教育意义,已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观学习。
李家境村的美体现在细节,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李家境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山水特色,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全力打造“品湖山新意、享诗画田园”的“活力李家境”;以垃圾分类、污水治理为着力点,加强日常保洁工作;以“晒家风、树新风、创十星”为载体,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以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近年来,李家境村扎实开展“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旅游名村”“鄂州市生态村”等创建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评“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
先台村 门前屋后美 村庄成花园
先台村东接杜山镇范墩村,西临泽林镇建新村,九十里长港穿村而过。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无不沐浴着长港的恩泽,而随着城乡快速发展,沿河房屋建设无序,水环境破坏也日趋严重。
2018年以来,该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完成排涝港、生态沟、排水渠建设及“四好农村路”工程;投入资金80万元,完成路灯亮化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河道清淤工程;投入50多万元,改造雨污管网……熊家墩湾、严家墩湾、郭家墩湾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时下,车行在乡村绿道上,两侧或绿树郁郁葱葱,或花卉芳香扑鼻。一幅幅生动的农舍墙画和一条条平整的乡间小路都见证着先台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步伐。
环境好了,乡风也更文明了,邻里之间吵架拌嘴的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傍晚的村文化广场上人气最旺,村民们相约一起跳广场舞、打球,孩子们在一旁快乐地做着游戏。
黄岭村 让村容村貌“活”起来
走进黄岭村,灰瓦白墙的房屋排列得整整齐齐,平整的柏油路在村中四通八达,一幅幅农舍墙画吸引着路人的目光,不禁让人感叹:好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黄岭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绘图为主要形式,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绘”在墙上,让一面面墙壁变成“会说话”的彩绘墙,让村民的每一次驻足都变成欣赏。
近年来,黄岭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打造幸福宜居家园。如今,黄岭村已实现道路硬化湾湾通,安装路灯82盏,“三边植树”16000多棵,修建文化健身中心8处,村民活动中心藏书3000余册,并增设了电视机及投影仪等文化设备。该村将在整治村湾环境的基础上,在商贸点建设商住楼,成立新社区;在城际铁路以南建设网格化机耕路5条,形成网格景观;对于较为偏远的湾组,继续完善绿化带、公共景点建设,做到白天有阳光、夜间有路灯,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武圣村 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武圣村地处华容区段店镇北部,全村12个自然湾,13个村民小组。美丽乡村建设到底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我们原来也请过专家绘图纸,然而按图建设的话资金达不到。”村支部副书记杨新民谈起当初“摸着石头过河”颇为感慨,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以复制,各方面又要精打细算,村里决定发挥群众的力量,自己设计自己干。
“村里成立了乡村治理领导小组,湾里成立了乡村治理理事会,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每个湾选几名代表,做什么都要老百姓来参与。”为完善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实现管理民主,武圣村实施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坚持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共同讨论,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同时,将民主议事进行公开,全面实行村集体财务公开,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要求对村务进行监督。
如今,武圣村已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太阳能路灯组组亮、自来水管网提档升级,村民议事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三心”合一,多媒体电教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普查室、卫生室“四室”完善,计生知识普及栏、农业技术信息栏、环境保护公告栏、村组财务公开栏、精神文明宣传栏“五栏”健全。此外,该村已基本形成“一村组一广场”,各广场均建有健身器材、篮球场、广场灯,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