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志愿服务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篇章
蒿中刚 杨真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临颍、舞阳两个试点县及各区在漯河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架构、活动载体、考核办法、工作保障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建设。

    截至目前,漯河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714个,整合乡镇(街道)党群中心、文化站、村(社区)文化礼堂、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阵地设施5100余个,汇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59处,招募注册志愿者22万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2258支,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强支撑。

    坚持为民服务

    临颍、舞阳两县近年来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62个,认领实施109个。这些志愿服务项目将“菜单式”与“点单式”相结合,覆盖理论宣讲、扶贫济困、健康医疗、助学支教、移风易俗、文化惠民等领域,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

    2019年9月,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农村留守儿童“放学无人管、学业无人顾”这个问题特别关注。通过调研摸底、沟通协调、职能分工、课程规划、试点运行,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乡村学校少年宫、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公共资源,动员乡镇教师和村“两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放学娃之家”志愿服务项目。

    在源汇区,马路街街道推广了“民呼我应96771(九必访、六必报、七必到、七色光、一热线)”为民服务工作法,顺河街街道采用了“四单式(群众下单、小区报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工作法,这些新工作法使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完美对接。

    创新治理模式

    源汇区是漯河市老城区,老旧小区多,管理难度大。在建设文明实践三级网络中,源汇区守正创新,实行文明实践进社区、进小巷、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五进”工作新模式,让文明实践向基层不断延伸。

    最初,源汇区以老街街道的“三无”小区滨河春天小区为试点,组织小区老党员组建了党小组,成立业主委员会和志愿服务队,彻底改变了该小区无序管理的状况。老街街道这一成功经验迅速在全区铺开,源汇区按照“三个组织(党小组、业主委员会、志愿服务队)”的模式,把党建和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小区楼院和家庭中,打造了党建和志愿服务引领下的治理新模式。

    目前,源汇区在161个老旧小区成立了党小组、业主委员会、志愿服务队,打造了滨河春天小区、铁路小区、柳江小区,韩家巷、迎港巷等特色文化小区、小巷,并立足城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居民家庭建立了9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全覆盖。

 

当前:B3(2021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