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新吾)午休时间,重庆市渝北区悦来康养中心里静悄悄的。
“嘀嘀嘀……”警报声突然在服务台响起,电脑屏幕上弹出的对话框显示:“6楼602房间,杨代美血压异常!”
医护人员王午一路小跑赶到房间,从叫醒杨代美吃药,到测量血压,仅花了1分多钟的时间。
救助速度如此快,得益于渝北区构建的智慧养老系统。当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养老服务更加智能高效。
杨代美指着枕头里的智能芯片说:“这芯片厉害着呢,血压、心率都能监测。”
在悦来康养中心,智慧元素可不少见:老人们佩戴的胸牌可用来定位,帮助紧急呼叫;卫生间的地垫一旦监测到老人摔倒,可发出警报;智慧养老软件实时记录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供医护人员参考……
智慧养老系统在渝北区的许多养老机构得到普及:在龙山街道龙山老年养护中心,电灯、空调、电视等接入物联网,老人通过语音就能操作;在回兴街道椿萱茂老年公寓,电灯和窗帘可以自动打开、拉开,智慧音响接收语音指令便可播放音乐、播报新闻,卫生间溢水时会自动发出警报……
不仅如此,智慧养老系统还延伸到了老人们的家中。渝北区有2000多名老人享受到智慧养老服务,按下专用手机按钮,“助老员”便可上门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十分方便。
2016年,渝北区引入企业共同打造智慧养老系统。通过系统后台,工作人员可以查看60周岁以上老人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养老需求等。线上10多名专业话务员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呼叫、生活信息咨询、心理慰藉等24小时服务;线下100多名专业“助老员”随时待命,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我们为老人发放专用手机,可以一键点单。‘助老员’接单后,便会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上门服务。”渝北区民政局局长邱隆秀说,依靠智慧养老系统,开展“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既高效又快捷,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
“当然,也有一些老人不太会操作专用手机。”渝北区民政局养老科科长唐菊说,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专门组织“助老员”上门服务,手把手地教老人使用专用手机。截至目前,渝北区已累计开展线上服务4万多次、线下服务近2万次。
为鼓励养老机构推进智慧养老,渝北区民政局还按照老年人的人数给予补贴,激励当地养老机构加快智慧养老建设进程。“在区里的鼓励下,我们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还减少了人力成本。”龙山老年养护中心院长蔡汶栖说。